急性結膜炎與紅眼症就醫與預防提醒

2025-09-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急性結膜炎與紅眼症就醫與預防提醒

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症,常由病毒或細菌引起且具傳染性,易在家庭與校園擴散。本文說明典型症狀、傳播途徑、過敏差異、何時就醫與用藥注意,以及日常可執行的預防措施,提供實用衛教方向,幫助讀者降低感染風險並及早尋求專業診治。

病例情境與警示

有民眾因眼睛紅腫、流淚與分泌物,自行以家中眼藥水緩解後症狀反而惡化,出現畏光、分泌物增多及早晨眼皮黏連等情形。經眼科醫師評估後,多為急性結膜炎或俗稱的紅眼症。由於該類眼部感染有較強的傳播力,若家庭或學校中有學齡孩童,應提高警覺並採取防護措施。

急性結膜炎症狀與分辨

急性結膜炎常見症狀包括眼睛紅腫、癢、灼熱感、流淚與分泌物增多。若分泌物呈黃綠色或膿性,臨床上較常見細菌感染;若伴隨鼻咽不適或上呼吸道症狀,則須考慮病毒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通常合併鼻過敏、分泌物為透明狀且不會傳染,為重要的鑑別線索。

傳染途徑與高風險場域

急性結膜炎多透過接觸傳播,直接觸碰受感染的眼部分泌物或間接接觸被汙染的物品均可能傳染。共用毛巾、枕頭或眼藥水,以及揉眼後接觸門把或玩具,都是常見的傳播途徑。人群聚集場所如學校、補習班與托育環境,因接觸頻繁,易發生群聚感染。

就醫時機與用藥注意

出現眼睛紅腫、疼痛、視力模糊或症狀持續超過數日未改善時,建議儘速由眼科專業醫師診治,避免延誤可能的併發症。醫師會依病因判斷是否需要抗生素或其他治療。需特別注意勿自行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因部分藥物可能造成眼壓上升或削弱局部免疫反應,反而使感染惡化或引發其他風險。

日常預防與照護要點

  • 勤洗手並避免用手揉眼睛,特別是在照顧孩童或與他人密切接觸後。
  • 個人衛生用品如毛巾、枕頭、化妝器具應分開使用並定期清洗。
  • 若確診為傳染性結膜炎,遵循醫師建議暫時避免群聚場所,降低傳播機會。
  • 當懷疑為過敏性結膜炎時,可注意季節與過敏原,並諮詢醫師確認適合的處置。

常見誤解與提醒

民眾常將過敏性結膜炎和感染性結膜炎混淆,導致延誤適當處置。過敏不會傳染但感染性結膜炎會;症狀急劇、分泌物變化或伴隨全身不適時應提高警覺並就醫。切勿自行長期反覆使用處方外的眼藥水,必要時由專業醫師評估後調整用藥。

急性結膜炎與紅眼症雖為常見眼部問題,但只要掌握正確的識別、即時就醫與日常衛生習慣,多數情況可以降低傳播與併發風險。面對眼部不適,建議以專業診斷為依歸,避免自行判斷延誤治療。

重點回顧

本文整理急性結膜炎的主要警訊與預防要點,強調早期就醫與避免共用私人物品可降低傳播風險;治療需依病因選擇,用藥與預防仍有其限制,應由專業醫師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