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長庚腦血管團隊已完成逾千例經動脈取栓,本文說明急性腦中風的救治流程與手術概念、症狀辨識、血壓管理,以及跨院合作與健保推動重點,幫助讀者掌握就醫時機與預防要點。
事件與臨床個案概述
近期醫療團隊公開表示,院內已完成超過1,000例顱內經動脈取栓手術,這類介入治療主要用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情況。團隊以跨科別協作與快速救治流程為基礎,個別病患案例顯示部分患者在手術後恢復至可自理的生活功能。
經動脈取栓的治療概念
經動脈取栓是一種以導管進入血管、在影像引導下定位並移除阻塞血栓的微創介入治療。手術通常由鼠蹊部血管進入,經主動脈弓至顱內阻塞處,採抽吸或支架嵌合等方法取出血栓,處理時間常見約1至2小時。
醫療團隊與緊急救治流程
為確保急性腦中風患者能在黃金時間內獲得治療,醫院建立急診、神經內科、神經放射及護理等跨科別協作機制,並維持24小時全年可執行取栓手術的運作。院方亦與區域醫院建立轉診網絡,強調快速影像檢查與即時決策。
如何辨識中風與就醫時機
民眾可用簡單三步驟檢查中風症狀:「微笑、舉手、說你好」。若出現臉部不對稱、單側肢體無力或語言不清,應立即求助急救系統並儘速送醫。時間愈早接受腦部評估與血管疏通處理,潛在受益愈大。
預防與日常管理要點
控制血壓是預防腦中風的重要措施之一,醫師提醒民眾養成定期量血壓與遵從用藥習慣。其他風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血脂及吸菸等,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醫療追蹤可降低再發風險。
政策面與跨院合作現況
健保體系近年推動區域聯防與跨院合作計畫,鼓勵主責醫院與轉出醫院建立取栓合作團隊與獎勵機制。相關經費與專款配置旨在提升偏遠或區域醫療的急性腦中風處置能量,強化整體救治網絡。
臨床報告與現場經驗提醒,腦中風治療既仰賴先進介入技術,也依賴社區覺察、緊急醫療系統與後續照護的銜接。面對時間敏感的病情,醫療單位的流程、病人與家屬的辨識能力以及區域醫療合作同樣關鍵,均為降低長期失能的重要環節。
重點回顧
醫院團隊完成逾一千例經動脈取栓治療,提醒早期識別與快速就醫可降低失能風險;但治療成效受病情與就醫時機影響,仍需強化跨院協作與長期預防管理。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