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以淺顯方式說明巴金森氏症患者在藥物控制出現波動時,深腦刺激 DBS 的治療原理與臨床適用,以及方向性電極與可適性 aDBS 的技術進展、健保與自費差異,協助病友與家屬理解就醫時機與生活管理要點。
什麼是深腦刺激與適用情況
巴金森氏症是中腦黑質神經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不足,進而影響大腦運動迴路,常見表現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與動作遲緩。藥物為第一線治療,但病程延長後藥效可能出現波動或副作用,當症狀難以穩定時,深腦刺激 DBS 可作為一項選擇性介入。
DBS 透過植入電極在特定腦區傳遞電刺激,目的不是補充多巴胺,而是調整腦內異常節律,減少震顫或改善動作流暢度。是否適合手術需由神經科與神經外科團隊評估,並考量病程、症狀型態與整體健康狀況。
新一代 DBS 的技術重點
近年 DBS 技術有兩項主要進展,旨在提升精準度與個體化調控能力。
-
方向性電極
方向性電極將傳統環狀的刺激面切分成可控的區段,醫師可調整電流指向以補償電極位置微幅偏差,理論上能把刺激集中在目標區域,減少對鄰近組織的影響。
-
感知功能與可適性 aDBS
具感知功能的電極不僅施放電流,還能即時偵測腦內節律或特定訊號,例如與症狀相關的震盪。可適性 DBS(adaptive DBS, aDBS)可根據讀取到的腦訊號自動調整刺激強度,於藥效不足時提升、藥效發揮或睡眠時降低刺激,藉此減少盲調次數與潛在副作用。
臨床效果與不同症狀的反應
DBS 對不同症狀的改善程度存在差異:震顫型患者通常受益較明顯,僵硬與動作遲緩也常見改善,但對中軸症狀如步態不穩、姿勢與吞嚥障礙的效果較有限且個體差異大。年輕發病且共病較少的患者,手術效果通常較佳且可維持較長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參數若設定不當可能引發口語不清、感覺異常或視覺困擾等副作用,因而精準定位與調整對病人舒適度與療效相當重要。
技術可及性與健保考量
在技術可及性方面,新一代具感知功能與 aDBS 的系統在部分國家已進入市場與審核程序,文中提及的 aDBS 已獲得美國相關核准。於植入時若選用具感知功能的器材,未來可透過軟體或系統更新啟用更多功能;反之若未預先植入相容器材,日後升級可能受限。
健保給付範圍因地而異,傳統 DBS 所需的部分器材在某些地區可獲得健保給付,但具智慧感知與動態調控的新型脈衝產生器目前可能屬於自費項目,選擇時應與醫療團隊討論費用與長期維護考量。
日常管理與就醫時機
接受 DBS 或考慮手術的患者,日常生活與復健同樣重要。規律運動、維持日常活動能力,以及遵循醫師建議調整藥物與追蹤門診,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關鍵。若出現藥效大幅波動、生活功能明顯受限,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接受,建議儘早向專業醫療團隊諮詢手術適應性評估。
儘管科技進步提供更多選擇,患者與家屬的資訊理解、與醫療團隊的共同決策,以及持續的運動與復健,仍是影響長期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面對治療選擇時,建議以中立資訊作為討論基礎,並就個人情況向合格醫療人員諮詢。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深腦刺激與可適性 aDBS 的技術特色與臨床應用,提供病友對設備選擇、療效預期與費用差異的理解,並提醒個別反應與技術限制需與醫療團隊討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