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腺症導致大量經血與貧血 手術成為可行選擇

2025-09-1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子宮肌腺症導致大量經血與貧血 手術成為可行選擇

子宮肌腺症可引起經血過多、經痛與子宮腫大,部分患者因嚴重貧血或藥物受限需以手術處理,本文說明疾病概念、常見症狀與治療選項,並說明何時應尋求專業評估。

一名45歲女性長期受子宮肌腺症困擾,近一年來每次月經都出血過多,曾因血紅素降到低位多次急診輸血。她同時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讓經血更難控制,且無法使用某些荷爾蒙療法,臨床團隊評估後決定以微創手術處理病變。

何謂子宮肌腺症

子宮肌腺症是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所致的良性疾病,病程可造成子宮體積增大、月經量增多與經痛等問題。臨床上可在不同年齡層發生,症狀嚴重度與病灶範圍、個人體質有關。

常見症狀與風險提示

  • 經血量增加或經期延長,導致貧血或需輸血的情況
  • 經痛加劇,影響日常活動與生活品質
  • 子宮腫大造成腹部脹感或壓迫不適
  • 合併其他疾病或使用抗凝血藥時,出血控制較困難

檢查與評估重點

臨床評估通常包含病史詢問、身體檢查與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等,以了解子宮大小、病灶分布與是否合併其他婦科疾病。血液檢驗可評估是否有貧血或其他可影響治療的血液學異常。最終治療建議應由專業醫師依個別情況評估。

治療選項與適應情況

治療可分為三大類,依症狀嚴重度、是否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及合併疾病選擇:

  • 藥物治療:包括荷爾蒙或其他緩解症狀的藥物,但若存在血栓風險或需長期抗凝藥物,某些藥物可能不適用
  • 非侵入或低侵入性療法:部分患者可嘗試局部消融或聚焦超音波等技術,但療效與適應症需個別評估
  • 手術治療:對於子宮明顯腫大、出血控制不佳或藥物無效的情況,手術包括傳統開腹與微創方式

微創與達文西手術的角色

機械手臂輔助的微創手術在可視化和操作精準度上有其優勢,能在較清晰的視野中分辨組織與血管,協助外科醫師以較小的傷口完成病灶切除或子宮切除。對於子宮體積較大或合併出血風險的病例,手術方式與時機需由多學科團隊評估,權衡出血風險、血栓風險與術後恢復等因素。

何時應該就醫

若出現月經量顯著增加、經期持續延長、經痛惡化或因貧血出現頭暈乏力等狀況,建議儘速就醫接受評估。對於合併血栓病史或正在服用抗凝藥的患者,提早與婦科及相關專科討論治療風險與可行方案相當重要。

醫療決策應以個人風險、症狀負擔與生活品質為考量,並在專業醫師說明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路徑。面對複雜或高風險的病例,多團隊合作可以協助降低併發症並改善照護結果。

本文以醫療專業角度整理子宮肌腺症的臨床特徵與常見處理思路,提供患者與家屬參考,鼓勵在疑似症狀出現時主動諮詢醫療團隊以獲得適切評估與後續照護。

重點回顧

子宮肌腺症可造成經血過多與貧血,若藥物受限或出血難控制,手術仍是重要選項;個案需以多科評估風險與術式,並重視術前貧血與血栓管理。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