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搶救時機掌握與溫控治療提升急重症患者存活率

2025-07-1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黃金搶救時機掌握與溫控治療提升急重症患者存活率

針對院外心跳停止的急重症患者,醫療界持續追求提升救援成功率,顯示在急難救援的黃金時間內,有效的竭盡全力搶救,才能為患者爭取寶貴的生存機會。研究指出,心跳復甦後,僅約30%的病人有望重返生命,且經過治療後能完全恢复清醒狀態的比例甚至僅5%到8%。因此,透過先進的醫療技術,如目標體溫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已成為重要的臨床指標,用於改善患者的預後狀況。

心跳停止與急救的挑戰

根據血液循環停止的醫療統計,院外心跳停止的患者中,只有大約三成能透過現有的急救措施成功復蘇。即使心跳回來,後續的腦部保護與器官維持成為醫界的另一個挑戰。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復甦措施,嚴重的腦損傷、後續失能甚至成為植物人狀態的風險大增。

掌握黃金時間的急救策略

在救援的黃金時間內,台大醫院的急診團隊展現高效的救命技術。他們運用先進的心肺復甦技巧,結合體溫管理措施,能在短時間內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這種「目標體溫控制」的手段,主要是透過控制患者的核心體溫,來減緩腦細胞的損傷,並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成為搶救行動中極為關鍵的環節。

目標溫控治療的重要性及應用

「目標溫控治療」已被證實是改善急救後預後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腦損傷和嚴重失能患者的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將患者體溫調控在特定範圍內,不僅有助於腦部的保護,還能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實施全身降溫對於提升患者回復意識的可能性具有正面影響。

醫療團隊的黃金救援時刻

醫療專家提醒,掌握急救的黃金時間是救援成功的關鍵。當心臟停止跳動時,及時的心肺復蘇(CPR)與先進的醫療技術結合,才能為患者爭取最佳恢復機會。例如,專業的急診團隊在救護過程中運用快速除顫、體溫調控與專科治療,建立完整的救援鏈路。此外,建立良好的院前急救體系和醫院內的緊密合作,也是提升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來展望與醫療創新

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在急救與復甦範疇中,將更強調整體整合性與個人化治療策略。除了傳統的心肺復蘇技術外,運用實時監測與遠端醫療支援,將成為提升應急反應效率的重要創新。醫界持續研發、更精細的體溫調控設備與神經保護藥物,希望能進一步提高急重症患者的存活幾率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