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通報與豬肉安全檢驗觀察

2025-10-2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非洲豬瘟通報與豬肉安全檢驗觀察

台中疑似非洲豬瘟通報引發食安關切,衛福部與地方衛生局說明病毒屬豬隻專屬,並強調屠宰檢驗、來源標示與加熱處理等防護措施,提供消費者選購與烹調的實務建議以降低風險。

什麼是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為豬隻間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目前被列為豬隻專屬的動物疫病。主管機關表示,該病毒不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現有資訊顯示不會感染人體,因此不會構成直接的人體感染風險。

針對畜牧業與肉品供應鏈,防疫重點在於早期通報、隔離病豬以及嚴格的屠宰與來源管理,以防止病毒在豬群或加工流通環節擴散。

消費者該如何確保豬肉食用安全

主管機關指出,購買來源清楚、標示完整且合法的豬肉產品,是降低風險的首要原則。屠宰場通常配有駐場獸醫師,會在屠宰前後逐隻檢查,並只有在檢驗合格後才允許上市。

此外,加熱處理可使病毒失活。原始說明提及不同加熱條件下病毒失活的時間與溫度範例,例如加熱至56℃維持70分鐘、60℃加熱20分鐘或更高溫度下加熱即可降低風險。消費者應以徹底加熱為原則,避免生食或未充分加熱的豬肉製品。

地方檢驗與監督作為

地方衛生局表示,已對製造業、超市、量販、攤商、傳統市場與餐飲業等販售通路進行產地與標示查核,並執行產品抽驗。報告指出,在該年度內曾查輔導數百家業者,並抽驗數十件豬肉及相關製品,檢驗項目包括動物用藥殘留與食品添加物等,抽驗結果符合規定。

這類例行檢驗與產地溯源機制,旨在維持市場上肉品的安全標準,並提升消費者對食品來源的信心。

業者與消費者的注意事項

主管機關提醒食品業者應確保肉品來源合法並落實標示,若有使用病豬或斃死豬作為原料,依相關食品安全法規可能面臨重罰或停業處分。消費者則建議選購信譽良好、包裝完整、來源標示清楚的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豬肉製品。

若發現食品安全疑慮或不明狀況,應透過地方衛生單位的官方通報管道尋求協助,以便主管機關進一步查核與處理。

面對疑似疫病例通報,媒體與公眾應避免恐慌性傳播未經證實的資訊,並依循主管機關的公告與消費指引。透過持續的檢驗監督、明確的來源管理與適當的烹調習慣,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維持豬肉食品的安全。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非洲豬瘟為豬隻專屬疾病,主管機關強調屠宰檢驗與來源查核重要性,並提醒消費者以購買標示完整的肉品與充分加熱為主;若業者違規供應病豬可處以重罰,整體防護仍依賴監督與良好購買習慣。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