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與豬肉食用安全 食藥署回應與市場防疫重點

2025-10-2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非洲豬瘟與豬肉食用安全 食藥署回應與市場防疫重點

台中通報疑似非洲豬瘟後,食藥署強調病毒非人畜共通,並已啟動從源頭到市場的稽查與業者查核。本文整理官方回應、檢驗與選購要點,協助民眾理解食品安全與風險因應。

事件與官方處置

近期有地區通報疑似非洲豬瘟案例後,相關主管機關已公開說明並快速啟動防疫作為。當局表示將從養豬場、屠宰場所到市場端進行跨機關稽查,重點包括畜牧場檢測、屠宰前後逐隻檢查以及市售肉品來源查核,以降低疫情透過供應鏈擴散的風險。

非洲豬瘟對人類風險

官方與國際動物衛生組織的資料指出,非洲豬瘟(ASF)並非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現有說法為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衛政或動物防疫主管機關亦指出該病毒對高溫敏感,經適當加熱處理後即喪失活性。

食品供應鏈的防護措施

為避免疫病透過食品流入市場,主管機關已宣布加強邊境與國內市場的查緝。檢驗重點包含來自疫區的進口或非法肉品、專賣東南亞或中國食品的販售場所,以及肉品加工廠的來源追蹤。過去期間的邊境防堵與後市場檢驗未發現不合格情形,但維持高度警戒仍被列為當務之急。

民眾選購與處理豬肉的實務建議

  • 選購時確認來源清楚與符合標示規定,盡量選擇有合格檢驗紀錄的肉品。
  • 烹煮時以適當溫度與時間處理,依主管機關指出高溫加熱可減低病毒活性。
  • 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疑似變質的肉品,若對食品安全有疑慮應向當地檢驗單位或主管機關查證。

業者法規責任與罰則

主管機關提醒,使用病豬或斃死豬作為食品原料屬違法行為,相關法規明定不得以變質或腐敗肉品製作食品。若查獲違規,可能處以罰鍰並依情節命令歇業、停業或廢止登記,違規後一段期間不得重新申請登錄。

對於消費者而言,理解官方檢驗機制與業者責任,並以來源清楚的市售肉品為主,是降低疑慮的實務方式。對主管機關而言,持續整合邊境防堵、屠宰場檢驗與市場查核,是維持食品供應安全的關鍵。未來仍需靠透明公布檢驗結果與跨部會協調,來強化民眾信心與供應鏈管理。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政府對台中疑似非洲豬瘟事件的防疫與市場稽查措施,說明豬肉食用安全與業者法規責任,提醒民眾選購合格肉品並注意來源,並指出檢驗與加熱處理的限制與持續監測必要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