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結合腦波分析 為憂鬱症患者搭建新型診斷橋樑

2025-07-1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AI科技結合腦波分析 為憂鬱症患者搭建新型診斷橋樑

專業醫學與人工智能融合 提升憂鬱症的診斷準確率

憂鬱症作為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心理疾患,其診斷一直受到臨床醫師的專業經驗及嚴謹標準所保障。傳統上,臨床診斷依賴患者的自述與醫師的專業評估,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界開始引入腦波分析來輔助精神科診斷,期望透過客觀數據提升診斷的準確性與效率。

腦波大數據與AI技術促進精神科診斷創新

微小腦波變化的科學解析

精神科臨床診斷的最大挑戰在於缺乏可見的生理指標,過去的結構性腦部影像如MRI或X光成本較高,不利於普及。近年來,利用AI演算分析微小腦波變化,能有效捕捉閃爍在傳統診斷難以察覺的異常,為疾病識別提供前所未有的科學依據。多位專家認為,這樣的腦波大數據分析能顯著改善診斷效率,縮短檢查時間,提升疾病早期篩檢的準確性。

全新腦波輔助診斷系統的應用前景

由於腦波資料能反映患者的腦部活動狀態,醫界正著手部署基於人工智慧的腦波分析系統,預計將成為未來精神科與神經科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正與仁寶電腦投入合作,開發出全球首款以腦波資料作為AI協助診斷的系統,預計將於明年正式推出,極大提振檢測效率與準確性。這項創新有望延伸應用於多重精神疾患的早期篩檢與治療規劃中。

將醫療資源拓展至家庭與非精神科醫療領域

根據國內統計資料,約九成自殺患者曾接受過醫療服務,但多數並非在精神科就診,而是透過內科或基層家庭醫師獲得照護。未來,透過加入AI腦波輔助診斷工具,非專科醫師在進行憂鬱症篩檢與診斷時,會更具信心與精準度。這不僅促使精神疾病的早期介入,更能在較大範圍內推廣心理健康篩檢服務,擴大疾病的預防與干預範圍。

科技進步助力精神健康診斷日益精確

儘管仍面臨一些技術與普及的挑戰,醫界相信隨著深度學習與腦波分析技術的持續進步,未來心理健康的診斷與治療將更加科學化與客觀化。智慧化的腦波分析系統不僅能快速放大診斷範圍,也為精神科醫師提供了強有力的診斷工具,期望減少誤診率並促進早期干預。隨著醫學科技快速融合,相信相關應用將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對精神疾病的認知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