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攜手醫華生技推動 AI 數位病理與癌症篩檢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三軍總醫院攜手醫華生技推動 AI 數位病理與癌症篩檢

三軍總醫院與醫華生技簽署合作備忘錄,計畫建立本土 AI 數位病理資料庫與診斷模型,探索癌症篩檢與臨床檢驗流程的整合應用,強調資料治理與臨床驗證的重要性,屬教育與技術發展層面之推動。

合作背景與目標

雙方宣布透過合作把臨床場域導入數位病理與影像分析技術,結合病理部、數位醫療中心、精準醫學暨基因體中心與癌症治療團隊的專業能量。此一計畫旨在建立本地化的影像與標註資料集,進而開發可用於輔助判讀的 AI 模型,期望在癌症篩檢與診斷流程中提高工作流的連貫性與可追溯性,但不以替代醫師專業判斷為目的。

AI 數位病理是什麼

數位病理指將玻片影像數位化,配合影像管理與分析工具,讓病理影像可在電腦環境中檢視與處理。加入人工智慧後,可在大量影像中辨識特定組織形態或可疑區域,作為病理醫師判讀的輔助資訊。此種技術重點包括影像品質、標註一致性與模型驗證三大面向。

臨床應用場景與適用族群

在臨床上,AI 數位病理與癌症篩檢的應用多為輔助篩選高風險樣本、協助量化病理指標與支援多學科討論。適用族群主要為需要病理檢查或有癌症風險的受檢者,以及醫院內從事病理與腫瘤診療的臨床團隊。實務上,任何導入新技術的臨床流程均需透過倫理審查與臨床驗證。

檢查流程與就醫時機

一般流程包括樣本採集、玻片製作與數位掃描,接著由影像系統處理並呈現供病理醫師審閱。若影像分析提示異常,仍應由合格醫療人員進行進一步診斷或決策。民眾若有持續不明原因症狀或家族癌症史,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而非單靠影像分析結果自我判斷。

限制與風險考量

此類技術在推廣時常見的限制包括資料隱私與安全、標註品質的變異、跨機構適用性與模型外推時的可靠度。臨床應用前需完成資訊治理、倫理審查與實證驗證,並建立醫療人員的使用與解讀準則,以降低誤判與責任歸屬的爭議。

此次合作屬於技術研發與臨床試驗的交叉領域示範,對於本地化資料建置與臨床工作流的優化具有參考價值。未來若要將相關工具納入日常臨床,需要循序完成資料審查、臨床驗證及相關法規與醫療機構的審核程序,確保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

重點回顧

本案集中於建置本土數位病理影像資料與 AI 模型,目標在於輔助癌症篩檢與檢驗流程的整合;讀者可理解技術應用場景與實務限制,並注意隱私與臨床驗證需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