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市近期引進AI全自動眼底攝影儀,主動推動社區篩檢與醫護協助,目標提升糖尿病眼底檢查的可近性與篩檢覆蓋率,幫助早期發現視網膜病變風險並建構轉診機制。
事件與推動背景
地方團體捐贈AI全自動眼底攝影儀,市府表示將結合衛生所與糖尿病共照網診所,將儀器投入社區巡迴篩檢,並由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協助操作與初步判讀流程。相關作業強調檢查便利性與與醫師的即時溝通,以利必要時快速轉診眼科。
糖尿病眼底檢查的必要性
糖尿病可能影響視網膜血管,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增加併發症風險。報導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為10.6%,患者數量龐大,而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視力喪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定期眼底檢查可以提高早期發現的機會,為防止視力惡化提供時間窗口。
AI眼底攝影的應用與流程
此類設備在檢測時不一定需散瞳,操作時間短,普遍可於五分鐘左右完成拍攝。拍攝後影像可由連結的醫師或判讀系統進行初步評估,若結果顯示異常則安排眼科進一步檢查。社區部署的優勢在於降低民眾前往醫院門診的阻礙,提高受檢意願。
社區篩檢常見障礙與應對
實務上民眾不做眼底檢查的原因包括缺乏認知、無症狀就忽視、散瞳後不便、就醫時間與交通困難、部分檢查需要自費,以及對檢查結果或治療的心理壓力。將檢查移至衛生所或社區診所、提供受過訓練的醫護協助,以及說明檢查流程與後續轉診路徑,可降低這些障礙。
何時應尋求專業醫療諮詢
若篩檢結果顯示可能有視網膜異常或自覺視力變化,建議儘速由眼科專科醫師進行完整評估與必要檢查。任何篩檢工具的發現都需要專業判讀與臨床評估,檢查結果不應自行解讀或延遲就醫。
推動AI全自動眼底攝影於社區篩檢,重點在於讓更多糖尿病患者能夠方便接受糖尿病眼底檢查,並建立清楚的轉診與追蹤機制。這類措施可提升篩檢可及性,但仍需配套的醫療連結與個別化評估來確保後續照護品質。
重點回顧
嘉義導入AI全自動眼底攝影儀以擴大糖尿病眼底檢查覆蓋,透過社區篩檢與即時判讀加速轉診流程,能提高早期發現機會,但成效須仰賴完善的追蹤與專科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