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引進AI全自動眼底攝影提升糖尿病視力篩檢

2025-10-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嘉義引進AI全自動眼底攝影提升糖尿病視力篩檢

嘉義市獲贈兩台AI全自動眼底攝影儀以強化糖尿病視力篩檢,結合衛生所與糖尿病共照網巡迴檢測,縮短檢查時間並便利轉診;由受訓醫護操作、醫師即時判讀,期望提高早期發現率並促進後續醫療接續。

捐贈與社區應用情形

地方團體捐贈兩台AI全自動眼底攝影儀給市府,目標在社區層級擴大視力篩檢覆蓋,特別針對糖尿病患者。設備將由東區與西區衛生所管理,並在糖尿病共照網診所定期巡迴,讓檢查更貼近社區與日常生活。

設備如何協助早期發現

衛生單位表示,這類AI眼底攝影裝置可於免散瞳情況下進行拍攝,單次檢測僅需約五分鐘,並提供即時判讀結果以輔助醫師篩檢判斷。若機器判讀為異常,會再轉介眼科醫師進一步檢查與診療。

常見檢查障礙有哪些

衛生局指出,糖尿病患者不常接受眼底檢查的原因包括:

  • 對糖尿病併發視力影響的認知不足
  • 無明顯症狀就忽視定期檢查
  • 傳統檢查需散瞳造成不便
  • 就醫時間、交通或費用考量
  • 對檢查結果或進一步治療感到焦慮

引進免散瞳且操作時間短的儀器,期望降低上述門檻,提升受檢意願。

誰需要留意與就醫契機

糖尿病患者為視網膜病變的主要風險族群之一,因此應重視定期眼底篩檢。文章來源指出,國內糖尿病盛行率偏高,且視網膜病變為成年人失明的一項重要原因。若篩檢發現異常、視力改變或出現視覺症狀,建議盡速由專業醫師評估以確認診斷與治療時機。

檢查流程與社區合作模式

此次推動模式以衛生所為管理主體,結合糖尿病共照網診所與受訓醫護人員執行巡迴檢測,並由共照網醫師即時判讀結果;如需進一步處置,會轉介眼科醫療團隊處理。此一「社區篩檢+即時判讀+必要轉診」的流程,旨在縮短診斷延遲並強化醫療接續。

地方與民間團體的合作在擴大基層篩檢能量上具有協同效應,但實際成效仍依賴後續的追蹤、專業判讀與治療資源配置。未來如何穩定維持巡迴計畫、確保異常個案能順利接軌專科醫療,將關係到篩檢措施能否真正降低失明風險。

重點回顧

引進AI全自動眼底攝影可加速糖尿病視力篩檢並提升社區檢測與轉診效率,但仍需專業醫師確認異常並建立穩定追蹤與治療連結,方能發揮預防失明的長期效益。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