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啟用的空中救護轉診後送平台近日發生系統當機,導致離島病患後送延誤。政府已對承包廠商處分,並提出雙機備援與流程優化方向,本文說明事件經過、影響與可行的備援與應變要點,供醫療人員與民眾參考。
事件經過與關鍵時間點
媒體報導指出,近期在執行空中救護轉診後送作業的遠距醫療會診平台出現當機情形,造成一名澎湖地區約50歲口腔惡性腫瘤患者在啟動後送時延誤約一點五小時才抵達高雄就醫。當晚約九時發現系統故障後,作業單位改以紙本傳真方式進行申請與審查,收到傳真後七分鐘內完成核准並啟動後送流程。
衛生單位表示,平台當機為斷斷續續的狀況,直到隔日上午約九時才完全恢復;初步調查發現部分離島端像是七美與蘭嶼的參數設定可能有問題,相關單位正進行全面檢視與修正。
規模與以往運作概況
衛生單位提供的統計顯示,自2002年啟用空中救護轉診後送機制以來,至2024年累計提出6518件申請,平均每年約三百件申請,核准件數為5949件,核准率約九十一點三百分比。此一機制在離島醫療運送與專科轉介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系統穩定性與作業時效具有高度關聯性。
系統故障的影響與合約處置
衛福部已針對承包廠商依合約規定進行處分,官員表示合約內明訂系統故障須在一小時內排除,超過一小時即開始計算罰則,此次為首次依據合約處分廠商並處以新台幣四萬餘元罰鍰。官員強調,後送醫療不容延誤,日常監測與系統維護為基本責任。
備援設計與未來改善方向
為避免類似延誤再次發生,主管單位正研議設計雙機系統作業,作為替代支援。所謂雙機備援類似備用發電機概念,當主系統故障時可迅速切換至備援系統,避免回歸耗時的紙本或傳真流程,並減少人工作業時間與通訊瓶頸。
另外,相關檢核項目包含定期參數確認、離島端設定檢查、遠距會診流程演練與異常通報機制的明確化。強化監測與備援不僅是技術層面,也需要跨單位的協調與演練。
離島醫療與應變建議
- 醫療人員應熟悉傳真或替代通訊流程,確保在系統異常時能迅速啟動後送準備。
- 醫療單位與地方衛生機構應定期檢視設備與參數設定,特別是網路或通訊易受限的地區。
- 系統管理單位需建立明確的監測指標與通報程序,縮短故障偵測到切換備援的時間。
事件突顯空中救護轉診後送平台的穩定性與備援規劃對離島緊急醫療後送的重要性。相關單位表示將持續檢討制度與技術面改善,並強化跨區協作與演練,以降低未來發生類似延誤的風險。專欄採訪角度指出,強化備援與流程簡化是提升救護後送時效的關鍵,市民與醫療從業者可留意後續政策與操作指引。
重點回顧
此次平台當機顯示空中救護轉診後送在離島後送的備援不足,雙機與流程改善可減少延誤,但仍需細化監測機制與人員協調以降低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