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貓與動物輔助治療在安寧療護的角色

2025-10-1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治療貓與動物輔助治療在安寧療護的角色

本文報導治療貓與動物輔助治療在安寧療護的實務觀察,說明陪伴對病人與家屬情緒的影響、醫療自主與預立意願討論的關鍵面向,並整理適用族群、檢查與溝通時機供讀者參考。

治療貓在醫療場域的運用與特色

動物輔助治療透過訓練與篩選後的動物,協助達成情緒支持、社會互動與壓力調適等目標。治療貓作為團隊成員,與以犬類為主的服務相比,常能提供不同型式的安撫,例如低聲互動或靜態陪伴,適合在安寧療護等需要靜謐氛圍的環境中運用。

在醫療現場推動此類服務時,團隊通常會評估動物的行為穩定性、醫院感染控管流程與病人安全,以期在兼顧衛生與情緒支持間取得平衡。

治療貓哈波的實際參與經驗

以個案觀察,一隻受過訓練的治療貓在病房或活動場合出現時,常能降低部分病人與家屬的緊張感。負責團隊會對動物進行基礎訓練和行為評估,並規範互動方式,如避免大幅喧嘩或突發動作,以維持動物與人的安全與舒適。

醫療機構引進動物輔助治療時,也會考量適用族群,包括情緒需求高、社交互動受限或需非藥物安撫支持的病人,以及能從陪伴中獲得心理慰藉的家屬。

與醫療自主及預立意願的關聯

動物陪伴有時可促使家庭成員面對生命末期照護與醫療選擇的討論。醫療自主議題如安寧療護與器官捐贈,常牽涉價值觀與家庭溝通,團隊與生命教育課程可提供資訊,協助民眾了解預立意願的不同面向與程序。

官方統計顯示,截至10月12日,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超過109.6萬人次、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累計人數超過67萬人次;今年安寧療護註記已有6萬4396人、器捐註記3萬2975人、預立醫療註記則有2萬5149人。這類數據反映部分民眾正透過制度化管道表達個人醫療偏好。

推動全人照護的實務考量

在面臨高齡化與多樣照護需求的背景下,「全人照護」強調身心社會層面的整合支持。動物輔助治療屬於補充型的人際與情緒支持方式,能與其他復健或心理社會介入並行,但不應替代必要的醫療處置。

醫療單位與社福團體在規劃相關服務時,宜明確界定服務對象、互動原則與評估指標,並與病人與家屬溝通期待與限制,避免因陪伴性活動延誤必要的醫療判斷。

何時應就醫或進一步諮詢

若病人或家屬在情緒、疼痛控制或決策上出現不確定與困擾,建議尋求醫療團隊、護理或社工的專業協助,以取得個別化的評估與選項說明。動物輔助治療可作為情緒支持的一環,但有臨床問題時仍以專業醫療處置為優先。

在推動動物輔助治療與鼓勵預立醫療意願的過程中,重視溝通、風險管理與制度可及性,是醫療團隊與家屬共同需要面對的議題。這類服務的引入能為部分病人與家庭帶來安慰,但其效果與適用性因人而異,應以尊重個別意願與醫療安全為核心。

重點回顧

動物輔助治療與治療貓在安寧療護中提供情緒支持與陪伴價值,可促進家庭對醫療自主的討論;讀者可從中理解適用族群與溝通要點,但此類陪伴並非替代醫療處置,且需考量感染控管與個別安全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