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三姊妹疑食用南非葉後出現抗乙醯膽鹼中毒徵象

2025-09-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東三姊妹疑食用南非葉後出現抗乙醯膽鹼中毒徵象

台東三姊妹疑因食用南非葉後出現頭暈、四肢無力及意識改變。本文整理事件經過、可能徵象、檢查與就醫時機,並提醒民間療法尚缺科學證據與潛在風險。

事件經過

台東地區三名姊妹在品茶後出現頭暈、四肢無力,當中一人曾出現意識模糊,送醫後醫院初步診斷為抗乙醯膽鹼中毒。衛生單位已介入調查,採集她們食用的葉片與所飲茶葉送驗,以釐清可能成因。患者在接受醫療處置後已出院,個案仍由醫療與衛生單位追蹤處理。

南非葉是什麼

文中所稱南非葉學名扁桃斑鳩菊,為常見野生或栽種植物,常見於海岸、山坡或農地邊緣。民間流傳其可用作茶飲或保健用途,但臨床醫師指出,關於降血糖、護肝或抗癌的說法,尚無確切科學證據支持。

可能症狀與潛在危險

這次個案主要表現為頭暈、全身無力與意識改變;原報導並提醒,若誤食或過量,民間流傳的植物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全身不適,甚至導致昏迷或器官功能受損等風險。醫師因此呼籲對野外採摘或未經驗證的植物製品應保持謹慎。

檢查與就醫時機

如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無力、意識改變或其他急性全身症狀,建議儘速就近就醫以接受臨床評估。醫療團隊通常會根據臨床表現進行評估並採取必要的支持性處置;衛生單位在疑似食用有害植物時,也會蒐集樣本協助鑑定與檢驗。

民間療法與科學證據的界定

個別民間經驗或傳聞並不能取代科學驗證。專業醫師在本案中提醒,雖然有民眾宣稱南非葉具保健效果,但目前缺乏經嚴謹研究證實的資料,因此不宜長期或大量食用,也不應以此替代醫療建議。

預防與實務建議

  • 避免自行採食不熟悉的野生植物或不明來源的茶品。
  • 若嘗試新型草本或植物製品,應先查明來源並諮詢具備資格的專業人員。
  • 一旦出現急性不適,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可能接觸的植物或食物,以利診斷與處理。

警方或衛生單位在類似事件中通常會配合採樣與檢驗,以確認有無毒性成分並釐清暴露途徑。對民眾而言,保持警覺、以科學證據為依據,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是降低風險的實際做法。

重點回顧

報導指出三姊妹疑因食用南非葉後出現頭暈與無力,醫療與衛生單位已採樣檢驗。文章提醒民間療法尚缺科學證據,遇急性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避免自行嘗試未知植物以降低中毒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