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食用與砷累積可能影響腎功能

2025-09-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深海魚食用與砷累積可能影響腎功能

臨床案例顯示長期大量食用深海魚可能導致體內砷累積並出現腎功能異常。本文說明砷的來源、可能症狀、常見檢查與生活型態上的預防原則,供讀者理解風險並作為就醫參考。

案例概要

臨床上曾出現一名長期以深海魚為主要飲食來源的成人,於例行健檢時發現腎功能指標異常。進一步檢驗顯示尿液中砷含量高於常態範圍多倍,經專科評估後認為與長期攝取富含砷的海鮮有關。受檢者在停止食用該類食物並接受醫療評估後,後續檢查顯示腎功能有改善的趨勢。

砷如何在食物鏈中累積

砷是一種存在於自然環境的元素,會經由水體與生物累積。小型水生生物吸收環境中砷後,經由食物鏈逐步轉移至較大型魚類或貝類,因此部分深海魚、甲殼類和貝類可能含較高濃度的無機砷或有機砷類。除了海洋來源外,砷也可能來自受污染的地下水、農產品或某些未標示清楚的補充品與中草藥,因而造成複合暴露風險。

可能出現的症狀與潛在影響

急性高劑量砷暴露常伴隨胃腸症狀或心律異常等明顯表現;而慢性低劑量長期暴露則較不易即時察覺,但可能累積對腎臟、肝臟造成慢性損害,並與某些癌症風險的增加相關。臨床上若發現腎功能指標異常且無明顯其他原因,醫師可能會考量環境或飲食暴露史作為評估項目。

檢查方式與就醫時機

若懷疑因飲食或環境暴露導致砷暴露,醫師可能會安排血液或尿液中砷含量檢測,以及評估腎功能、肝功能等相關指標。出現持續疲倦、尿量或顏色改變、腹部不適或其他不明症狀時,建議及早向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處置。

飲食與生活型態上的預防重點

  • 飲食均衡,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海鮮種類;增加蔬果攝取以補充抗氧化營養素。
  • 選購食材時留意來源與品質,對於來源不明或標示不完整的保健食品與中草藥保持警覺。
  • 若居住或活動區域有已知環境污染問題,應向當地衛生或環保單位查詢相關風險與指引。

臨床與公共衛生的考量

個案報告可提醒臨床醫療團隊與民眾注意環境與飲食暴露對健康的可能影響,但單一案例無法代表普遍情況。臨床評估時應綜合病史、檢驗結果與環境暴露資訊,並避免自行下定論或延誤專業診治。如果對個人健康有疑慮,建議尋求具資質的醫療專業人員進一步評估。

本篇以新聞與科普角度整理個案與專家提醒,旨在提供選擇食材與判斷就醫時機的參考資訊,讀者如需個別化建議,請諮詢您的主治醫師或相關專科。

重點回顧

長期大量食用深海魚可能導致體內砷累積並影響腎功能。本文整理砷的常見來源、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與檢查方向,並提出飲食均衡與來源把關等預防原則,同時提醒需以專業評估為準,個案結果不等於普遍結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