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法國與瑞典部分地區暫時停止使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這引起全球對疫苗安全性的廣泛關注。專家指出,儘管個案有所增加,但整體數據仍顯示此疫苗的安全性依然具備合理保障。本文將深入分析相關臨床試驗與國際接種數據,幫助民眾了解阿斯利康疫苗的實際狀況與未來展望。
阿斯利康疫苗的臨床研究與有效性
由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公司合作開發的疫苗(俗稱牛津疫苗)在2021年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論中展現出良好的保護能力。此疫苗在英國、巴西和南非招募超過2.4萬位成人受試者,並發現,施打單劑疫苗後第22至90天,其疫苗的保護效力約為76%。更長的兩劑間隔(超過12週)甚至能將疫苗效能提升到82%。
根據最新的分析,接種該疫苗的受試者中,無一人因新冠感染而出現重症,也未有病例須住院,與對照組相比,重症率大幅降低。這些數據強調了阿斯利康疫苗的臨床效果與預防重病的能力。
疫苗安全性與副作用風險評估
嚴重不良反應與國際監測
雖然在一些國家傳出暫緩接種的消息,但國際資料顯示,阿斯利康疫苗與其他新冠疫苗比較,其一般副作用並沒有明顯偏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的比例約為0.9%,對照未接種者則為1.1%。專家指出,許多嚴重事件甚至可能與疫苗無直接關係,屬於疫苗接種後的偶發事件。
以專業醫療意見來看,嚴重不良反應的出現仍屬少數,且大多屬短暫且可控範圍內。專家提醒,疫苗安全性需要進一步的追蹤與分析,需等待國內外監測單位提供更完整的數據來精確評估。
實地疫苗接種經驗與風險管理
在全球範圍內,包括英國、以色列等國,實際疫苗接種的經驗表明,嚴重過敏反應的比率相對較低。以英國最大醫療單位謝巴醫學中心為例,接種疫苗後的嚴重過敏症狀僅佔少數,且大多能快速控制,未見大規模安全疑慮。
阿斯利康疫苗的政策與未來規劃
儘管近日有暫緩使用的消息,但多國逐步恢復接種,並積極監測疫苗的安全性。台灣方面,衛生主管機關將持續追蹤國際疫苗接種情勢,並在疫苗安全得到充分確認後,將有望擴大施打範圍,以達成群體免疫的目標。
目前,台灣已經獲得約3000萬劑新冠疫苗預購,包括國產疫苗與進口疫苗,並在國內設置多個接種點,確保疫苗的快速供應與施打效率。專家指出,保持疫苗的敏銳監測與科學評估,是促進疫苗安全與有效性的關鍵策略。
未來接種策略與國際經驗借鏡
臨床試驗資料證明,拉長第一劑與第二劑接種間的間隔時間,有助於提升疫苗的保護力。台灣也在規劃中,會根據國際經驗彈性調整疫苗接種策略,並確保民眾獲得最佳的免疫效果,避免操之過急或過度追求快速接種帶來的潛在風險。
結語
阿斯利康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雖在國際間引發一定爭議,但整體數據和臨床結果都支持其在抗疫策略中的角色。隨著接種經驗的累積與監測系統的快速反應,未來在國內外的疫苗管理上,將持續追求平衡與科學的調整。醫療專家也持續警覺,努力協助民眾理解疫苗的風險與收益,以更理性態度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