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檢驗發現進口吸管溶出超標與乾酪大腸桿菌不合格

2025-10-2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邊境檢驗發現進口吸管溶出超標與乾酪大腸桿菌不合格

食藥署邊境抽驗發現一批自中國進口吸管溶出蒸發殘渣超出標準,及數批自法國與瑞士進口乾酪檢出大腸桿菌不合格。本文說明檢驗重點、法規門檻與廠商後續處置方向,供消費者理解風險與檢驗意義。

檢驗發現與廠商處置情況

食藥署在邊境查驗時,檢出一批由業者報驗的進口塑膠吸管經溶出試驗後,蒸發殘渣超過規範值,該批貨總重450公斤,依規定須在邊境退運或銷毀。對報驗公司已由一般抽驗機制調整為加強抽驗,抽驗比例提高至20%至50%。

同一批檢驗作業中,另有三批進口乾酪自法國及瑞士來台檢出大腸桿菌檢驗值超出「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允收範圍,相關不合格分量亦在邊境退運或銷毀。

吸管溶出試驗重點

檢驗單位以4%醋酸在95℃放置30分鐘進行溶出試驗,結果顯示蒸發殘渣為49 ppm,超出以聚丙烯為原料的塑膠器具蒸發殘渣30 ppm以下的合格標準。這類試驗旨在模擬高溫或酸性飲品接觸時可能溶出的可揮發殘留物。

  • 檢驗目的為評估食品器具在使用條件下的衛生安全性
  • 當檢出值高於標準,主管機關會依規定要求退運或銷毀,並提高後續抽驗強度

乾酪微生物檢驗重點

在乾酪檢驗案中,三批產品在各自取樣的五個樣品中,至少有部分樣品的大腸桿菌最確數超出可接受範圍。報驗資料顯示個別樣品每公克檢出最確數為460、1100等值,或在一定範圍內不符合現行微生物衛生標準。

依規定,若樣品檢驗結果顯示超標,該批貨應於邊境退運或銷毀,且相關進口商在邊境查驗時將被列為加強抽驗對象。

消費者與業者應注意的要點

  • 邊境抽驗為保護公共衛生之行政措施,檢出不合格並不等同代表所有同類產品均有問題,但顯示需加強來源管理。
  • 進口業者應落實供應鏈把關與檢驗資料備查,以降低貨物在通關時被查驗不合格的風險。
  • 消費者關心產品安全時,可留意主管機關公告的檢驗結果或購買來源可溯的商品。

後續觀察與監管方向

主管機關將依現行標準處置不合格進口品,並對相關業者提高抽驗頻率。監管重點包括產品原料的合規性、製程紀錄以及進口檢驗紀錄的完整性,目的是降低食品器具和食品本身對公眾健康的潛在風險。

本案示警了進口食品與食品器具需符合既有衛生標準的重要性,亦提醒業者與消費者在供應鏈管理與日常選購時應重視來源與檢驗資訊。

重點回顧

邊境抽驗發現一批進口吸管蒸發殘渣超標及數批進口乾酪大腸桿菌檢出異常,主管機關已要求退運或銷毀並提高相關業者抽驗比例。讀者可理解檢驗目的與行政處置,但仍須注意檢驗結果不代表所有同類商品均不安全,供應鏈管理與來源把關是關鍵。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