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藥署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發現中國輸入吸管溶出殘渣超標及來自法國與瑞士的數批乾酪檢出大腸桿菌不合格。本文說明檢驗數據、相關衛生標準與後續抽驗調整,提供消費者與業者參考檢視食品安全風險與應對原則。
吸管檢驗不合格之檢測方式與結果
食藥署指出,一批由麻古茶坊公司報驗自中國輸入的吸管,經標準溶出試驗後不符合規定。檢驗以 4% 醋酸在 95℃ 放置 30 分鐘的條件進行,測得蒸發殘渣為 49 ppm,超出以聚丙烯為原料之塑膠類蒸發殘渣合格標準 30 ppm 以下的限制。
該批吸管計 450 公斤,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食藥署表示,這是該產地同號列商品半年來首度出現類似違規情形,因而調整後續查驗強度。
乾酪檢出大腸桿菌的檢驗情形
此次公開的不合格品項中,另有三批進口乾酪檢出大腸桿菌不符合食品微生物衛生標準,均已要求退運或銷毀。三批來源與檢驗結果摘要如下
- 第一批由某業者自法國進口,五個樣品中檢出大腸桿菌最確數分別有 460 與 1100 每公克的檢驗值。
- 第二批亦為法國乾酪,五個樣品檢驗中每公克大腸桿菌最確數均為 1100。
- 第三批為瑞士乾酪,五個樣品中每公克大腸桿菌最確數介於 15 至 240。
依照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乾酪類檢驗在五個樣品中,允許不超過兩個樣品的檢驗值落在每公克 10 到 100 之間,但不得有任何一個樣品超過每公克 100 的上限。部分檢出值已超出該規範,因此列為不合格。
邊境查驗頻率調整與監管重點
因應以上檢驗結果,食藥署已將涉事進口業者或同產地、同號列的品項,從一般抽批查驗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抽驗比例調整為 20% 至 50%。此一措施旨在提高邊境監控能量、減少不合格食品流入市面。
監管上會針對高風險來源及曾出現違規的同批次貨物加強檢驗,並依檢驗結果採取退運、銷毀或其他行政處置。對業者而言,強化來源管理與檢驗把關是降低輸入風險的關鍵。
消費者與業者的注意要點
消費者若購買疑似受影響之吸管或乾酪,建議暫停使用或食用,並依業者或主管機關的公告與指示辦理退換或回收。對於開封後出現異味或疑似污染的食品,應避免繼續食用並妥善處理。
業者應檢視供應鏈管理與進口檢驗憑證,確保包裝材料與食品原料符合國內衛生標準,並配合主管機關查驗以維護消費者安全。
食藥署的邊境檢驗公布強調監管為主、風險導向抽驗,目標是早期攔截可能影響食品衛生的產品。未來相關查驗結果仍將依法規程序公告與處置,消費者與業者均應關注主管機關之最新說明。
重點回顧
本次邊境檢驗揭示中國輸入吸管之溶出殘渣超過標準,以及來自法國與瑞士之乾酪出現超標或超限數值,食藥署已要求退運或銷毀並將抽驗比例提高到 20% 至 50%,提醒消費者暫停使用疑似受影響產品,業者應強化來源管理與檢驗。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