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檢驗發現春麥赭麴毒素A超標的發現與風險說明

2025-10-1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邊境檢驗發現春麥赭麴毒素A超標的發現與風險說明

食藥主管機關檢出自美國進口散裝春麥某船艙赭麴毒素A超出麥類原料標準,本文說明檢驗結果、行政處置、毒性概覽與消費者應注意的情形,提供閱讀者資訊型指引以利理解風險與後續處理方向。

檢驗發現與行政處置

本次邊境檢驗發現一批自美國進口、以散裝貨輪運送的春麥,其中一個船艙檢出赭麴毒素A濃度為7 ppb,高於麥類原料的法定限值5 ppb,因此依規定須在邊境退運或銷毀。該貨輪共載運1228公噸春麥,由十家業者向同一製造商進口,主管單位已對這十家業者提高未來邊境抽驗頻率,從一般的抽批比例調整為加強抽批。

赭麴毒素A是什麼

赭麴毒素可分為A、B、C三種,其中赭麴毒素A被認為毒性較高,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將其列為2B類可能致癌物。研究與監測資料指出,赭麴毒素A具有腎毒性,動物試驗亦顯示可能增加泌尿道腫瘤風險,這些性質是監管上設定限值的理由之一。

哪些食品與環境容易受污染

  • 赭麴菌偏好溫暖潮濕環境,生長最佳溫度多在攝氏25度以上,低溫則不利於毒素形成。
  • 曾在咖啡製品、五穀雜糧、中藥材、可可、葡萄酒與啤酒等食品中發現赭麴毒素痕跡。
  • 赭麴毒素對熱較耐受,一般報告指出在200到300度下仍不易完全分解,因此僅靠外觀或氣味難以辨識是否含毒素,預防發生通常比事後處理更為重要。

消費者應注意的情形與就醫時機

針對一般消費者,若曾購得來源不明或標示不全的大宗穀物製品,建議優先採取退貨或向販售業者查明來源與檢驗證明。對於可能已大量攝取受污染產品且出現不適者,請諮詢合格的醫療或毒物諮詢單位,以便專業評估需不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處理。本文僅提供資訊性說明,不能替代臨床診斷或專業醫療建議。

監管面向上,若進口業者或檢驗單位發現超標情形,通常會依相關法規啟動退運或銷毀程序,並視情況調整未來抽驗頻率與風險管控措施,以降低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面對此類食品安全事件,讀者可關注官方公布的檢驗結果與後續處置說明,並在購買大宗穀物或散裝產品時留意來源、檢驗標示與業者說明。

重點回顧

本次邊境檢驗發現一船艙春麥赭麴毒素A超出麥類原料標準,已依規退運或銷毀並提高相關業者未來抽驗頻率;本文說明毒素特性、易受污染的食品與環境條件,以及消費者應注意的查證與就醫原則,並提醒監管與預防仍有局限性需持續關注。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