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抽驗發現中國製美耐皿餐具溶出試驗不合格

2025-09-1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邊境抽驗發現中國製美耐皿餐具溶出試驗不合格

食藥署最新邊境查驗指出中國製美耐皿餐具在標準溶出試驗中超出規定值,本文整理檢驗結果、其他被檢出風險食品、行政抽驗調整與民眾應注意的簡要因應要點,提供資訊型說明供參考。

美耐皿餐具查驗發現與檢驗數據

本次邊境抽驗發現一批自中國進口的美耐皿餐具在溶出試驗中檢出蒸發殘渣值34 ppm,檢驗條件為以4%醋酸於95℃下加熱30分鐘後測得。依據現行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甲醛-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之塑膠類溶出上限為30 ppm,該批產品超過該標準,因此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檢驗結果指向在模擬酸性及高溫使用情境下可能發生溶出,主管機關已依既有法規採取邊境處置與強化抽驗措施。

其他被查獲的風險食品

同一波邊境查驗也發現來自不同國家的食品出現農藥或重金屬殘留不合格情形,範圍包括鮮辣椒、花椰菜、非基因改造黃豆、初乳奶粉、鮮蜜瓜與冷凍海膽卵等。

其中一批日本鮮蜜瓜被檢出農藥特安勃0.02 ppm,超過不得檢出的標準且高於檢測方法的定量極限0.01 ppm,該批同樣依規辦理相關邊境處置。

邊境查驗與進口業者抽驗調整

針對不合格情形,主管機關已將涉案進口業者的抽驗策略由一般抽批調整為加強抽批或逐批查驗。例如對於報驗美耐皿餐具的進口業者抽驗比例調高到20%至50%,對檢出農藥的進口業者則調整為逐批100%抽驗。

此類調整目的是提高邊境管控效率與降低潛在風險,並透過抽驗回饋促使業者改善來源管理與品管流程。

民眾應如何檢視與因應

面對檢出溶出或農藥殘留的通報,消費者可先檢視購買來源與產品標示,避免使用疑似不合格或來源不明的餐具與食品。若產品已購或使用且有疑慮,應依主管機關公開的公告或商家通知進行退貨或回收配合。

若在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建議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可能的暴露來源,以利臨床評估。本文僅提供資訊性說明,並不替代專業醫療診斷或法律意見。

監管重點與消費選購建議

  • 選購時查看產品標示與檢驗合格證明,留意原料標示與製造國別。
  • 針對熱食或酸性食物使用的餐具,優先選擇已通過相關溶出測試的材質。
  • 購買進口農產品時,可參考政府抽驗公告或選擇信譽良好的供應來源。

本次邊境抽驗揭示了個別批次產品在特定檢驗條件下的風險,主管機關已依規處置並調整抽驗策略,消費者在選購與使用餐具、食材時可提高警覺並配合回收或檢驗通知,以共同降低食安風險。

重點回顧

邊境抽驗發現中國製美耐皿餐具在標準溶出試驗超標並被退運或銷毀,文章解說檢驗數據、其他被檢出食品、抽驗調整與消費者因應重點,並提醒檢測與監管仍有局限需持續關注。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