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藥署最新邊境查驗結果指出多批進口食品與容器因農藥殘留與禁用添加物不合格被退運或銷毀,含泡麵調味粉檢出環氧乙烷、黑胡椒含蘇丹色素及塑膠容器溶出殘渣超標,監管單位已調整抽驗比例並加強監測,本文整理檢驗發現與消費者應注意事項。
邊境查驗發現
近期邊境查驗中,食藥署公告多項進口貨品未能通過檢驗。主要案例如印尼輸入的一批泡麵調味粉於檢驗中檢出環氧乙烷,每公斤檢出濃度為0.1毫克,該物質在我國列為不得檢出的項目,因此相關900公斤貨物被要求退運或銷毀處理。
此外,越南輸入的黑胡椒粒檢出被禁止使用的蘇丹色素四號,該批產品在邊境遭直接銷毀;另有數批來自中國的塑膠容器於溶出試驗中蒸發殘渣值超出以聚丙烯為原料之標準上限,亦被拒絕入關。
檢驗不合格的主要項目與風險因子
本次查驗中出現的問題類型包括農藥殘留、禁用色素以及容器材料溶出物超標。這些檢出項目屬於食品安全監測重點,可能與原料來源、製程控制或包裝材質有關,因而成為邊境監管重點。
監管因應與抽驗調整
對於發現的不合格項目,主管機關已採取退運或銷毀等處置,並提高同類產品的抽驗頻率。公告顯示抽驗比例已由一般抽批調整為加強抽批,範圍介於20至50,以提升邊境監測效率與風險管控。
消費者應注意的要點
- 購買時留意包裝標示、來源及有效日期,保存與使用應依標示建議執行。
- 若購入商品疑似不合格或標示不明,可向銷售通路查詢退換貨或向主管機關反映以求查證。
- 避免過度恐慌:單一檢出不代表所有同類產品均有同樣問題,監管單位會依風險採取追蹤抽驗與處置。
消費者權益與未來監測重點
為維護食品安全,邊境查驗與後續追溯同等重要。監管單位除採退運或銷毀處置外,並透過調整抽驗策略來擴大檢測覆蓋。消費者在選購進口食品時,可關注檢驗公告與退換貨資訊,以保障自身權益。
本專欄以新聞記者角度整理本次邊境查驗的主要發現與監管回應,旨在提供消費者可理解的資訊與實務上可採取的注意事項,供關心食品安全的讀者參考。
重點回顧
邊境查驗發現多批進口食品與容器不合格,食藥署採退運與銷毀處置並加強抽驗,以降低暴露風險;讀者應留意商品來源、包裝標示與保存,並了解檢驗仍有技術及取樣限制,且追溯與國際協調仍須強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