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規劃自明年第1季上路乳癌論質計酬制度,擬以通過診療品質認證或年收治超過50例之醫院為門檻,透過資料蒐集與分階段獎勵機制提升治療一致性與長期存活率,並檢視標靶藥物給付時程。
政策背景與施行對象
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別,主管機關指出,每年新診斷乳癌人數超過1.7萬人,民國112年有2972人因乳癌死亡。為穩定照護品質與縮小醫院間差距,衛福部規劃以約70家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之醫院,或年收治乳癌新個案超過50人的醫院為基礎門檻,作為推動論質計酬的起點。
制度分階段推動方式
論質計酬(Pay for Performance)將採分階段設計,首階段以資料蒐集與報送為主,建立各院治療流程與結果的基礎資料庫。
後續階段將依據改善幅度與優良表現設置獎勵機制,鼓勵醫療團隊在流程落實與品質監測上持續精進,逐步從過程指標連結到結果指標的檢視。
臨床品質關注項目
衛福部指出,全國女性乳癌五年存活率平均約85%,但各院間仍有明顯差距(例如部分院所約90%,另一部分則約76%)。因此制度會關注包含醫療團隊組成、是否依臨床指引執行治療流程、手術與放射治療品質,以及標靶治療的可近性與長期追蹤結果。
目前健保對乳癌用藥的給付大致已到位,但對於某些標靶藥物的給付時程仍有討論空間。主管機關表示,將持續檢視給付政策與臨床需求之間的銜接。
相關移植政策與施行挑戰
此外,衛福部過去推動非親屬活體腎臟交換配對,提供一腎換一腎的可能性,但迄今媒體報導指出尚未出現成功案例。官方承認非血緣配對難度較高,未來將強化心跳停止後腎臟捐贈作業流程,鼓勵醫療體系熟悉相關程序。
實務落地與民眾關注
要落實論質計酬,除需要完整的資料蒐集系統與明確指標外,亦須醫院跨科協調、護理與個案管理資源,以及長期追蹤機制。對病人與家屬而言,這類制度可望帶來治療一致性的提高與品質透明化,但短期成效仍需時間觀察。
面對制度推動,醫療現場與政策端的合作將是關鍵,監測機制如何設計、獎勵與改進如何平衡,以及給付政策的調整,都會影響最終的臨床成果與病人照護經驗。如對個人醫療選擇或治療時程有疑問,建議向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了解最適合的就醫路徑與檢查安排。
重點回顧
衛福部擬以通過品質認證或年治療量為門檻分階段推行乳癌論質計酬,透過資料蒐集與獎勵機制提升治療一致性與長期追蹤,但短期內成效仍需時間驗證與跨院合作以克服執行挑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