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專家劉秀枝的診療經驗與生命轉折故事

2025-08-0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乳癌專家劉秀枝的診療經驗與生命轉折故事

乳癌的診斷與治療經歷

乳癌在現代醫療中已成為常見的女性癌症之一,早期診斷與積極治療對預後具有決定性影響。專業的醫療人員提醒,乳癌多在50歲左右開始發生變化,但隨著醫學進步,治療方法也日益多樣化。乳癌的確診常依靠影像檢查如超音波和核磁共振,配合組織活檢確定病理分型,進一步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乳癌診斷的重要過程

一位資深乳癌醫師提到,通過乳房自我察覺到硬塊,並配合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的檢查,即可提早發現乳癌。她曾在2005年九月透過例行檢查,診斷為乳癌第二期,並隨即安排手術與化療。這段經歷也提醒女性朋友,定期乳房自我檢查與專業篩查是早期發現乳癌的關鍵措施。

面對乳癌的心理調適

劉秀枝身為乳癌患者,也是一位醫學專家。她坦言,得知癌症消息那一刻,第一個念頭是「為什麼不是我?」,展現出積極且幽默的心態。她認為,接受病情的存在,並將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有助於心理調適。她經常將乳癌看作人生的角色之一,保持樂觀,並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人生的美好。

心理建設與病情管理

醫學專家強調,心理健康對於癌症患者的康復有重大影響。劉醫師在確診後,選擇將所有的心力放在配合醫生的專業治療,沒有過度依賴資料搜尋與抗爭。她相信,只要心態平穩、積極配合醫療,許多身為癌症的患者都能迎來生命的新希望。

乳癌治療的流程與生活改變

乳癌的手術及化療過程,是患者經歷的身體與心靈雙重考驗。劉醫師回憶,手術後的復原期雖平凡,真正的挑戰在於化療期間的身體不適。化療期間,她經歷味覺喪失、食慾不振等症狀,然而仍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維持營養攝取,甚至狂愛夜市油膩的炒麵。化療不僅是身體的考驗,更是心理的磨練,她表示,瘦了6公斤卻感受到生命的重量,這也是她對抗疾病的戰利品之一。

積極面對化療副作用

化療對身體的副作用,讓許多患者心生畏懼,但劉醫師坦言,只要有所準備,努力維持營養,病痛也能克服。她在化療期間,積極學習新的技能,培養興趣,如彈奏烏克麗麗與寫專欄,使生活仍充滿色彩。她的精神狀態也為其他患者樹立良好的榜樣。

疫情與經濟的心理準備

身為醫生的劉秀枝,不僅在醫療治療上親力親為,也深知經濟負擔的重要。化療的藥物費用昂貴,且治療所需的資源有限,強調除了心理層面的調整,也要做好經濟規劃,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她指出,許多非遺傳因素亦會引發乳癌,家族中無乳癌史的人仍可能罹患,這提醒大家不應忽視預防的重要性。

生命自我重塑與未來展望

經歷過乳癌治療的她,並未因此停頓人生。相反地,利用康復的時間,學習唱歌、運動、旅行,並將病中的體驗轉化為寫作的動力。每一天,她都積極以健康的心態迎接生命的每個晨曦,朝著更豐富多彩的人生努力。她用自己的經歷證明,疾病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角色,人生還有許多可能等待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