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食藥署聯合地方衛生局稽查現場調製飲品與冰品,發現多家手搖飲檢出腸桿菌超標並依法裁罰。本文整理檢驗結果、衛生意義與消費者應注意的預防與就醫判斷要點,提供食品安全的基礎解讀與實用參考。
稽查概況
本次專案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與地方衛生局執行,針對現場調製飲料與冰品業者進行查核。檢查範圍包含398家業者、抽驗430件樣品,其中6件樣品被判定為不符微生物衛生標準。
此外,稽查也發現有多家業者未依規定標示熱量、糖量或原產地等資訊,相關衛生局已要求更正標示並依法處置。
手搖飲腸桿菌檢出數據與處置
在不符合規定的樣品中,檢出的大腸桿菌或腸桿菌數值依序包含每毫升58 CFU、200 CFU、600 CFU及620 CFU等,均超過法定標準每毫升10 CFU。有案件超標幅度最高達62倍。衛生機關已對違規業者辦理裁罰並追蹤改善措施。
對於標示不當或衛生不符者,主管機關採取的處置包括罰鍰、要求改善及後續複驗等行政行為,以確保消費安全。
腸桿菌的衛生意義與風險提示
腸桿菌廣泛存在於水、土壤及動物腸道中,其數量常被用來評估食品與製程的衛生狀況。若檢出量超過標準,通常提示製作環境、器具清潔、食材處理或儲存管理可能有缺失,進而增加微生物增殖的風險。
被檢出的數值並非直接等於食用後一定會造成疾病,但代表需要釐清污染源並改善流程,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機會。
消費者可採取的預防措施
- 選擇購買時觀察製作環境與操作人員衛生情形,留意食材與器具是否清潔,避免明顯髒污或長時間暴露的產品。
- 儘量選擇現做並短時間內飲用的飲品,避免食物或飲品長時間放置於室溫下。
- 對於有免疫力低下、年幼或年長者,飲食上應更慎重,必要時選擇經過加熱處理的餐飲選項。
何時考慮就醫或通報
若在飲用後出現持續腹瀉、嘔吐、高燒或脫水等症狀,或症狀快速惡化,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可能的暴露史。若懷疑食物衛生問題,也可向地方衛生機關反映,協助後續流行病學調查與風險控管。
本次稽查與處置提供對手搖飲與現場製冰品衛生管理的提醒,對業者而言是檢視從原料、製程到標示的機會;對消費者而言,理解腸桿菌指標的意義與注意個人飲食衛生,有助於降低食源性風險。手搖飲腸桿菌超標的事件提醒各方持續重視食品安全與衛生管理。
重點回顧
稽查發現多家手搖飲與現場冰品腸桿菌超標,恐反映器具或製程衛生問題。本文整理檢驗重點、風險來源與消費者的基本預防與就醫判斷。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