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復健與藝術療癒的重建觀察

2025-10-0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燒傷復健與藝術療癒的重建觀察

本文報導一位中年燒傷者的復健歷程,說明燒傷復健過程中的功能重建、疤痕照護與藝術療癒的角色,提供讀者關於復健資源與就醫時機的實務參考。

個案復健歷程

63歲的傷者因工作意外造成二至三度燒燙傷,合併全身約47%體表面積受損。住院接受清創與植皮,出院後面臨疤痕增生、皮膚脆弱與反覆傷口等問題,因而展開長期復健。治療團隊包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社工,協助訂定功能目標、安排體適能訓練與製作壓力衣,以降低疤痕緊縮對關節與活動度的影響。

家人支持與心理調適

家屬在急性期與追蹤期的協同扮演重要角色,分工包含緊急通報、陪同就醫及日常照護安排。此類重大外傷常帶來情緒與角色變化,家庭支持、固定的陪伴時間以及社會資源連結,可協助傷者面對身體功能與日常生活的調整。

生活功能回復的里程碑

經過系統性復健訓練,該傷者逐步恢復部分工作能力與自理能力,例如能自行開車、參與登山活動,並在手部力量上達到可負重的功能性進展。這類實際功能目標常作為復健計畫的評估指標,並以日常生活可執行動作為治療重點。

藝術創作在復健中的角色

中區復健中心為傷友規劃藝術創作課程,讓參與者以繪畫或不同媒材表達情緒與經驗。藝術介入可提供情緒宣洩與自我敘事的空間,並成為社群互動的媒介。對部分傷者而言,創作過程能強化自我效能感並搭配物理或職能訓練,成為復健旅程中的輔助性活動。

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

若出現持續惡化的疼痛、傷口感染徵象(如紅腫、滲膿、發燒)、關節活動度明顯受限或情緒困擾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儘早諮詢合格的醫療或復健專業人員。個別化的評估有助於調整復健強度、安排外科或專科處置,以及提供心理支持與社會資源連結。

在燒傷復健的過程中,跨專業團隊、家庭支持與個人韌性皆為關鍵。理性的功能評估與循序進行的訓練,搭配適當的疤痕護理與心理支持,可以協助傷者逐步恢復生活參與與自我認同,藝術療癒則提供另一種非語言的自我表達與情緒調適途徑。作為觀察與報導者,我們關注療程中的實務做法與就醫時機,期待社會資源能持續支持每位需要長期復健的個案。

重點回顧

燒傷復健需跨專業評估與家庭支持,結合疤痕管理、功能訓練與心理照護,藝術創作能作為補充性療癒,但仍需依個別需求決定治療順序與就醫時機。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