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健康風險與抱病上班隱憂

2025-10-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空服員健康風險與抱病上班隱憂

近年多起案例與研究提示,空服員面臨高空輻射、時差與輪班等多重風險,導致抱病出勤與過勞現象普遍。本文整理相關健康威脅、制度壓力與可討論的工時改善方向,供關心航勤人員健康的讀者參考。

高空工作帶來的健康風險

空服員長期在高空環境執勤,暴露於較高的宇宙輻射、紫外線與氣壓變化,並伴隨頻繁的跨時區搬遷與輪班。這些條件會增加身體負荷,研究顯示相關族群在部分健康議題上,罹病或睡眠問題的機率高於一般人。

部分研究報告指出,懷孕期間若累積一定量的高空輻射暴露,流產風險可能上升;另有長期追蹤結果顯示,某些癌症風險在空勤族群顯著偏高,例如乳癌、黑色素瘤與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等指標值有較明顯的差異。此外,長程勤務造成的晝夜節律紊亂,使疲勞與睡眠障礙盛行率增加,長期而言恐影響身心與生命質量。

為何抱病仍選擇上班

除了生理因素,制度與排班設計是造成抱病出勤的主要結構性原因。工作班表常在短期內變動,班次與排班權益與未來可選班機會關聯緊密,員工若頻繁請假可能擔心資格受限,進而影響生活安排與家庭計畫。

許多空服員面臨兩難:為了維持家庭與生活品質,他們會衡量請假的代價與健康風險,最終選擇繼續執勤。公司在人力調度上通常也不易臨時補位,少一名機組人員會立即增加其他同仁的負擔,進一步加劇過勞情形。

急性惡化的現場處置與影響

在飛航中若出現明顯不適,常見處理包括讓當事人解除職務改為乘客,或視情況由機組內部協調;但這類情況通常意味著其他空服員需臨時分擔更多工作,且機艙內的物理環境可能使原本輕微的症狀迅速惡化。

由於航空業人力配置多為緊密調度,臨時缺席帶來的營運與安全考量,往往使員工在疾病與上班之間作出艱難選擇。

制度性問題與可能的改善方向

勞動法與航空業特殊性的落差,是長期困擾空勤人員的一環。若現行的請假與獎懲機制使員工因請假而在排班或考績上受不利影響,就可能促成不願請假的文化。

  • 改善請假制度,避免請假直接影響考績與排班權益,降低員工的請假壓力。
  • 檢視排班原則,確保長程勤務後有足夠的休息間隔,以降低疲勞累積與急性健康風險。
  • 由主管機關與業界共同討論符合航空業特性的工時規範,找出兼顧飛安與員工福祉的運作模式。

業界代表與專家均指出,透過勞資協商與政策設計,仍有機會找出兼顧公司營運與員工健康的雙贏方案,但需要制度面的配套與對話。

近年亦有勞動執法案例反映過勞問題的嚴重性,例如個別航空公司因超時勤務被處罰,顯示監督機制與執行力在改善勞動條件上扮演關鍵角色。

關注空服員健康,不應只停留在個別同情或個案處理,而應回到制度與職業暴露的評估,透過工時安排、勞動保障與職業醫學監測等多面向措施,來降低職業傷害與提高工作安全與生活品質。

(本文諮詢專家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 周聖凱、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林佳和)

重點回顧

空服員因高空輻射、紫外線與輪班等風險,加上排班與請假制度壓力,導致抱病出勤與過勞情況普遍;需從工時規範、排班休息與請假保障三面向檢討,並評估職業暴露監測以降低長期健康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