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所醫事科大將心肺復甦術 CPR 與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AED 列為新生必修實作課程,透過實際演練與師長示範,期望培養學生在緊急狀況中的基本應對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
訓練安排與教學重點
學校在新生訓練中將 CPR 與 AED 操作納入必要科目,並以實作演練為主,結合防災演練、傳染病與健康促進等議題,讓學生在短期內接觸多面向的校園安全與健康知識。
課程強調流程熟悉與團隊合作,教師與行政主管親自示範並引導學生反覆練習,以提升學生在緊急情境下的反應速度與協調能力。
參訓情形與學員回應
本次訓練分梯次進行,參加人數龐大,由教職員帶領實作,學員多為首次接觸相關技能,初期可能出現緊張或操作不熟練的情況;透過反覆練習,多數學生能完成操作流程並反思改善。
有學生表示,透過考驗式的練習,不僅能自我檢視操作技巧,亦能增進對於醫護與健康相關課程的了解與興趣;另有學生認為掌握這類基礎急救技能對未來專業發展具實務價值。
教育意義與校方期許
校方指出,將急救技能列為新生訓練項目,係配合學校培育醫事與健康科技人才的教育目標,期望學生在校期間能累積專業基礎與實作經驗,同時透過集體訓練強化溝通與團隊能力。
教學單位也強調,這類訓練主旨在於建立基本認知與操作流程,並非取代專業醫療判斷;遇有真實急重症個案,仍應立即尋求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處置。
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
- 此類校園訓練適合建立基礎技能與應變意識,但不能替代臨床醫療評估與處理。
- 若遇到疑似心臟驟停或生命徵象不穩定的個案,應優先通知醫療單位或緊急救助系統,由專業人員進行進一步處置。
整體而言,將 CPR 與 AED 列為新生實作課程,既是技能教育的延伸,也有助於在校園建立更廣泛的安全文化;對於從事醫護或健康促進相關科系的學生而言,這類基礎訓練可視為其專業能力養成的起點。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一所醫事科大將 CPR 與 AED 納入新生必修實作訓練,透過師長示範與分梯次演練,讓學生熟悉基礎操作流程並培養團隊協作。訓練可提升應變意識與專業入門能力,但不取代臨床醫療評估與緊急專業處置。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