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導聚焦彰化地區校園流感疫苗接種現場,描述醫護團隊、教師與家長志工如何協助緩解兒童對打針的焦慮,並說明接種流程中常見情形與實務提醒,提供家長與校方參考。
現場記錄
本週起,受縣府衛生局委託的醫療團隊前往校園協助師生接種流感疫苗。宏仁醫院由主治醫師李佳龍帶隊,在社頭鄉橋頭國小為約二百名師生安排接種;另由總院長王斯弘與多位主治醫師帶隊的場次,則在湖北國小為六百餘名師生接種。
在實際施打過程中,出現數位年幼學童對注射明顯緊張或哭鬧的情形。報導中描述,部分孩子一見針頭會喊不要,醫護人員與老師、家長志工即以安撫、耐心溝通及示範等方式協助,個別案例耗時數分鐘到十多分鐘不等,最終完成接種。
安撫與協助方式
現場工作人員與志工採取多種互補方式,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與降低焦慮,常見做法包括
- 教師或家長先行示範接種以建立安全感
- 拍照或交談轉移孩子視線與情緒
- 志工與家長以擁抱或牽手提供安撫與支持
- 醫護在施打前詢問孩子的感受並以簡短語句說明程序
這類非藥物的安撫策略在實務場域中經常被採用,能協助學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預防接種程序。
接種實務與族群提醒
校園接種通常由醫療團隊與教育單位共同協調,現場包含登記、衛教、注射與短暫觀察等步驟。醫護人員在施打前會詢問兒童的狀態並給予心理支持,以降低恐懼反應造成的干擾。
報導中亦提醒,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的族群,例如幼童與較年長者,為了提升群體防護率,建議在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安排或醫療單位協助下完成接種。若家長或學校對流程有疑問,可於接種前與執行團隊溝通,以利安排適當的安撫方式。
現場觀察與社區合作重要性
此類校園接種活動顯示,醫護、教師與志工的協同合作,有助於降低施打過程中的阻礙並提升作業效率。面對兒童注射焦慮時,平和的語氣、簡短的說明與熟悉的成人陪伴,往往比單一方法更有效。
記者式觀察指出,保持耐心與事前溝通可降低接種當天的突發狀況;社區資源的動員在大型校園場次尤其重要,相關單位可依現場經驗調整人力與流程以利後續作業。
重點回顧
校園流感疫苗接種以醫護與學校合作為主,透過教師示範、志工與家長安撫等非藥物策略,協助緩解兒童注射焦慮並完成施打。活動顯示事前溝通與現場協調對順利接種具實務價值,但個別兒童情緒反應仍需耐心處理。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