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癌症治療期間,營養管理扮演著支持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角色。特別是蛋白質,作為身體修復、免疫功能維持和肌肉保護的核心營養素,對癌友而言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篇將深入探討蛋白質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並提供營養補充的實用建議,幫助患者在抗癌過程中保持體力與免疫力。
治療期蛋白質需求提升的重要性
癌症進入治療階段時,身體的代謝率通常會顯著提高,使得患者在靜止狀態下對營養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尤其是蛋白質。這是由於蛋白質是細胞組成的主要成分,對於修復受損組織及維持身體基本機能至關重要。然而,在化療、放療或免疫療程中,患者可能因噁心、味覺改變或腸胃不適面臨進食困難,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進一步削弱身體修復能力。
當蛋白質流失過多,身體會從肌肉儲備中提取胺基酸,結果導致肌肉質量下降,體力衰退,甚至增加跌倒與疲勞的風險。研究指出,肌肉量不足的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耐受性較差,住院時間也可能延長。因此,確保充足的蛋白質攝取,已成為癌友維持體力與完整治療流程的關鍵所在。
蛋白質在免疫力提升中的核心角色
癌症治療常會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其更易受到感染。蛋白質是免疫系統的重要支撐,包括白血球、抗體以及多種免疫因子皆需蛋白質作為原料。攝取不足時,免疫細胞的生成與功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增加感染風險。此外,蛋白質也參與體內酵素與激素的合成,如調節新陳代謝的酵素與情緒控制的神經傳導物質,缺乏會導致身心狀態不穩定,例如情緒波動、睡眠品質下降等生理變化。
多元蛋白質來源與合理攝取策略
補充蛋白質可以從多樣化的食材入手,包括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讓癌友能在味覺改變或吞嚥困難時,依然有效攝取營養。動物性蛋白豐富的來源如魚、雞肉、蛋、牛奶與優格,不僅具有完整胺基酸,更易被人體吸收。植物性蛋白則來自豆腐、黃豆、毛豆、堅果、藜麥等,這些不僅富含纖維與植物化合物,也對腸道健康有益。建議將動植物蛋白結合,達到營養更均衡且多樣的效果。
除了固體食物,癌友還可以選擇高蛋白飲品、乳清蛋白粉,或營養補充飲料。此外,將蛋白質融合於日常飲食,例如在稀飯中加入豆腐泥、在果汁中加入蛋白粉,是方便易行的營養補充方式。關於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成人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約1.0至1.2克,但對於療程中或體重下降的癌友,則建議增加至1.2至1.5克,並建議與營養師合作制定個人化的營養計劃,以確保營養攝取的適切與充足。
蛋白質與身心健康的連結
蛋白質不僅為癌友提供日常所需的營養,更是身體續航的堅實後盾。適當而充分的蛋白質補充,有助於維持抗癌治療中的體力、提升免疫力,並促進心理與情緒的穩定。即使在食慾不振的情況下,也可從一口蛋白質開始,為身體送上實質的支持,助力抗癌之路更加堅韌。
總之,蛋白質的重要性在癌症治療營養管理中不容忽視。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合理規劃蛋白質來源與攝取量,將大幅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與生活品質。營養與健康,究竟是治療的戰略資源,值得每位癌友細心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