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庚醫學周公共議題論壇以癌症篩檢、健保給付與人工智慧應用為主軸,匯集產官學研與病友團體討論篩檢政策、追蹤機制與跨科整合照護,強調實務與政策的銜接與挑戰。
論壇核心討論
本次公共議題論壇聚焦三大面向:精準篩檢、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會中邀請立法與健保專責單位代表、學界研究團隊以及病友倡議組織,共同討論如何將篩檢成果轉化為可行的政策與照護流程。
與會者強調篩檢不僅是發現疾病的工具,也需要完整的追蹤與轉診機制,以避免檢查後斷鏈或過度檢查帶來的負擔。多方對話旨在找出兼顧效益、可近性與資源分配的落實路徑。
人工智慧與影像篩檢
論壇中提到以人工智慧輔助的影像篩檢正在成為討論重點。主辦單位與外部團隊合作,探索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結合風險模型,評估未來1至6年肺癌風險的可行性與應用限制。
國際驗證與研究規模
與會報告亦引用大規模國際驗證計畫的經驗,該計畫橫跨多國與多中心,包含數萬名受試者與超過十萬張影像,作為評估AI模型在不同族群穩健性的重要參考。與會者也提醒,AI工具需經過臨床驗證與持續監測,才能逐步納入篩檢流程。
健保給付與藥物可近性
健保給付與新藥可及性是論壇討論另一焦點。與會官員指出,政府與健保在近年投入專項資源以促進精準醫療與新藥可近性,並提出資金與制度調整的方向。
會中提到的具體措施包括針對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給付擴展,以及用於癌症新藥的專款安排。討論強調政策需兼顧臨床指引、財務永續與病人可及性。
跨科整合與照護團隊
論壇報告描述醫院如何建構跨科別團隊,從影像篩檢到病理、內外科與放射等多專業協作,以利病人從早期發現到後續診療的連續性。與會代表指出,多專業整合有助於提升追蹤效率與個案管理的完整性。
病友團體的參與被視為重要環節,他們提供臨床外的患者經驗與需求,促使討論更貼近實務與病人視角。
民眾何時應關注與就醫契機
論壇強調篩檢與追蹤的公共衛生角色,但也提醒民眾篩檢並非全然零風險或完全保證,應配合醫療專業評估個人風險與適合的檢查方式。若有持續症狀或醫師建議的追蹤需求,應依循專業建議安排後續檢查與評估。
此次論壇呈現政策、科技與病人團體之間的交互討論,聚焦如何在臨床、資源與制度之間取得平衡,推動篩檢與治療的可近性與品質監測。面對人工智慧與給付制度的發展,相關機構與醫療團隊仍需持續驗證、監督與溝通,以確保公共衛生目標與個人醫療需求之間的銜接。
重點回顧
論壇以癌症篩檢、健保給付與AI影像應用為主軸,強調追蹤機制與跨科協作能提升早期偵測與可近性,但AI與給付政策仍需更多實證與制度配套。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