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與放化療究竟是否會促使癌細胞擴散?破解五大癌症迷思的專業分析

2025-08-2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手術與放化療究竟是否會促使癌細胞擴散?破解五大癌症迷思的專業分析

癌症長期以來一直是國人主要的死因之一,相關的治療方法多樣,但坊間流傳的迷思一直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心生疑慮。例如,是否手術、放化療反而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在面對這些爭議時,專業的醫學研究與臨床經驗提供了更為理性的觀點。本篇將深入解讀癌症治療的最新科學證據,以幫助民眾澄清常見的五大癌症迷思,並提供正確的治療觀念。

癌症治療是否會促使癌細胞加速擴散?專家指出需理性看待

針對「手術、放化療會反而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說法,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趙大中明確表示,這確實是有可能的現象,尤其在腫瘤未完全切除或治療時,癌細胞可能會因壓力變化而增加轉移的風險。實務上的研究已經證實,部分癌細胞在手術後具有早期血行轉移的跡象,細胞數量少時分裂速度較快,部分癌細胞甚至已經在腫瘤形成前就已經散佈至血液循環中。

手術與放化療的必要性

儘管如此,趙醫師強調,早期干預仍是控制癌症的關鍵。當腫瘤體積過大,可能導致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例如肺部腫瘤壓迫呼吸道或腦腫瘤壓迫神經。因此,利用手術、放射線或化學治療縮小腫瘤,是降低腫瘤造成的身體傷害與轉移風險的重要策略。尤其在腫瘤尚未擴散或侵襲其他器官前,正規的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嚴重併發症。

美國研究揭示放化療可能促進轉移?專家指出解讀需謹慎

一篇來自美國範德比特大學教授亞特加的研究指出,化療藥物可能因促發體內發炎反應(如TGF-β激增)而刺激癌細胞轉移。但醫學界普遍認為,這樣的動物實驗結果尚未直接適用於人類身上,且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專家提醒,這些結果不應被誤解為所有癌症患者都不應接受放化療,相反,依照專業醫療團隊的評估與個人化治療策略仍是最佳做法。

拒絕放化療的癌友能否活得健康?真相與誤解

坊間流傳有許多病例,認為不接受放化療或只做手術的癌症患者可以仍然存活良久。趙大中指出,這些案例只反映部分幸運者的經歷,不代表整體療效。乳癌15年以上存活率約為26%,但如果不接受化療,存活率可能不及30%。新一代的標靶治療和個人化醫學雖然提升了存活率,但治療成效仍需依賴科學證據。選擇放棄治療等於增加死亡風險,醫療團隊會根據患者狀況制定最適合的方案,而非盲從偏見。

年長患者是否適合積極治療?病人狀況才是關鍵

年齡不應成為放棄癌症治療的唯一原因。如一位91歲的長者仍能接受心臟手術,說明生理年齡才是決定治療的重點。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整體體能、認知能力與社會支持狀況,評估其耐受力。即使年長,若身體狀況良好,也可以接受荷爾蒙治療等較溫和的療法。整體來看,年齡並非絕對的界限,應與專業醫師討論個人狀況才是決定的關鍵。

市面上的抗癌保健品真的有效嗎?慎防騙局

現在市場上充斥許多抗癌神奇祕方與保健品,許多宣稱能調整氣血、改善癌症狀狀,但多數無嚴謹科學證據支持。專家提醒,有些廣告誘人,其實背後的原料多為動物實驗或坊間傳言。實務上,經由嚴格臨床試驗及藥物審查通過的醫療藥物,才是安全與有效的保障。選購抗癌保健品時,應以正規來源、經過臨床驗證的產品為優先,切勿花大錢購買未經證實的偏方,以免造成經濟損失或錯失最佳醫療時機。

專家建議如何分辨有效的抗癌保健品

經過臨床證實、安全且來源可靠的保健品,才值得使用。選擇時,應關注品牌的科學研究資料、藥監局認證,以及是否有醫師推薦。同時,避免追求廉價或來路不明的商品,以免陷入騙局。專業醫師提醒,不要為貪便利或迷信偏方而忽視正規治療的重要性;合理搭配醫師建議的輔助療法,才能確保身體健康最大保障。

認識多元醫學並合理選擇治療方式

中醫與自然療法在癌症的輔助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中藥扶正、調氣等方法,幫助患者提升體力,減輕器官壓力。自然醫學則強調營養調整,如補充維他命、抗氧化劑,來促進身體修復與增強免疫。不同醫療體系各有優缺點,整合式治療或能提供更完整的照護方案。專業醫療建議強調,患者應該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避免只信賴偏方或一面之詞。

癌症進展無絕境,勇敢面對治療意義重大

臨床證據顯示,許多處於中晚期或轉移性癌症的患者仍有較高的存活機會。例如,轉移性第四期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在某些病例中可達50%以上,不代表一定註定一死。老人癌症患者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合理治療仍能延長生命、改善生活品質。專家強調,適當的醫療干預,配合正確的心態,能帶來更有尊嚴與希望的晚期癌症人生。

癌症的治療並非單一解藥,理解科學、尊重專業、理性選擇,才是面對癌症時真正的智慧所在。醫學的進步正在每一天中推動我們迎來更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