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家健康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發生資料,台灣的癌症發病率持續上升,尤其是在高齡長者群中更為顯著。以2016年的資料來看,每不到五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癌症,顯示癌症的發生速度比去年提早了兩秒。隨著人口老化,癌症在台灣的負擔愈發沉重,令人關注該如何有效進行早期篩檢與預防,減少癌症帶來的生命威脅。
台灣癌症發生快速升高 主要受高齡化影響
台灣的高齡化速度快速,加上長輩群體本身是許多癌症的高風險族群,使得癌症的發生率持續攀升。根據國民健康署的數據,2013年平均每五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而2016年則縮短至不足五分鐘。這一趨勢凸顯在長者中癌症的普及已達到令人憂心的水平,也提醒我們在預防與篩檢方面亟需加強努力。
三種癌症罹患人數不降反增
雖然台灣十大癌症中多數癌種的發生率逐年下降,但肺癌、攝護腺癌與甲狀腺癌的罹患人數卻呈現不降反增的現象。經過人口年齡標準化調整分析,這三類癌症的發病率皆有明顯升高的趨勢。究竟哪些因素造成這些癌症的人數增加?又該如何預防與早期發現?相關專家指出,除了整體人口結構趨於長壽之外,環境因素、生活習慣以及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肺癌女性發生率高 生活習慣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肺癌長年在台灣癌症中名列前二名,令人憂心的是,2016年女性肺癌的發病率甚至超過男性。一般而言,肺癌的主要風險因子是吸菸,但研究指出,台灣女性的肺癌發生率增加可能與環境荷爾蒙、二手菸,以及家庭油煙密切相關。專家建議,日常生活中務必使用抽油煙機,並養成良好的空氣流通習慣,除了遠離二手菸外,也要定期清潔油網,降低油煙吸入的風險。
早期症狀不明顯 高危險群須留意呼吸道異常
肺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除非病情已到較為嚴重的階段。高風險族群包括吸菸者、具有肺癌家族史、曾罹患肺結核或長期慢性肺部疾病者,以及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一旦出現持續性咳嗽、胸痛、呼吸困難或體重明顯下降等異常情形,建議立即就醫接受影像檢查,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或正子攝影,以進行早期診斷與治療。
攝護腺癌與甲狀腺癌的篩檢與預警
攝護腺癌:無明顯症狀早期須警覺排尿異常
攝護腺癌多在65歲以上男性發生,且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風險提高。早期多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頻尿、排尿困難、尿流微弱、排尿中斷或射精疼痛。建議進行血清PSA檢測與肛門指診,如有異常,則需配合直腸超音波及切片確認診斷。早期發現對於改善預後具有關鍵性,定期篩檢尤為重要。
甲狀腺癌:存活率高 初期症狀須警覺脖子腫塊
甲狀腺癌是2016年十大癌症中死亡率最低的癌症之一,患者多在早期即可獲得較佳的存活率。早期常伴隨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但症狀不一定明顯。若發現頸部有腫塊或變大,應儘速接受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判斷是良性或惡性,並依醫師建議進行進一步診斷及治療。
剩餘癌症的篩檢與預防
除了上述癌症外,其他常見癌種如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普遍具有良好的篩檢措施,只要定期接受檢查,可有效降低罹患率和死亡率。對於常見的癌症,及早篩檢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是降低個人風險的重要策略。尤其是戒菸、均衡飲食、增加運動、避免高脂肪紅肉攝取,皆能在預防癌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早期診斷與預防是抗癌的一道重要防線。除了科技的推進,民眾的健康意識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在這場抗癌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每個人都應重視自己的身體信號,並定期進行健康篩檢,以守護自己的生命與健康。
在預防癌症的道路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致癌物質,以及及早接受專業篩檢,才是真正的守護之道。面對癌症的挑戰,唯有從日常做起,才能為自己贏得更長久的生命與健康。
本專欄持續關注癌症最新動向,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做好健康管理,共同抗癌。若有相關疑問或需要專業建議,建議仍應諮詢專業醫師評估個人狀況。健康,從自己開始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