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導說明一例因長期食用草藥左手香而出現神經功能異常的臨床經過,闡述檢查過程、可能的風險機轉與就醫指標,提供民眾對網路偏方與草藥安全的參考資訊。
個案經過與臨床檢查
一名70歲男子長期因喉嚨不適而服用草藥左手香作為民間偏方。兩個月前起出現雙腳無力、麻木,並伴隨大小便失禁與知覺減退。患者過去曾有脊椎手術史,最初懷疑為術後脊椎神經壓迫。
醫療團隊自頸椎至胸椎進行檢查,未發現明顯神經壓迫或合併骨性病變;跨科會診包含神經內科與泌尿科,並完成血液檢驗,但未見其他可辨識的異常。臨床上評估後,醫師診斷為神經炎,並考量與患者長期服用左手香的暴露史相關,推測可能存在植物性神經毒性的影響。
左手香與可能的毒性機制
患者家屬指出在疫情期間網路文章宣稱左手香可抗發炎或舒緩喉嚨不適,因而養成睡前服用葉片的習慣,頻率達每週數次,持續多年。臨床醫師與家屬共同檢視後,認為毒性可能累積並影響周邊或中樞神經功能。
依據衛生主管機關資料,左手香被指出具一定的神經毒性與皮膚毒性,並非傳統中醫常用的中藥材,亦未有臨床證據可用以治療新冠或其他特定疾病。因此在臨床評估時,需將長期使用的民間草藥列入暴露史以釐清病因。
臨床檢查常見項目
- 神經學評估:肌力、感覺、反射與步態等功能檢查。
- 影像學檢查:脊椎影像以排除神經壓迫或結構性病變。
- 跨科會診與血液檢驗:尋找感染、自體免疫或代謝性原因。
何時應及早就醫及風險提示
若出現突然或進展性的肌力下降、感覺喪失、行走困難或新發的大小便功能障礙,屬於需立即就醫的警示症狀。自我服用未經證實的草藥或網路偏方,特別是在有既往脊椎或神經病史者,可能增加合併症風險。
醫師在本案中提醒,天然或草本並不等同無害;民眾應以具醫學證據的治療為主,在考慮草藥補充或偏方前先諮詢合格醫療專業人員。
臨床處置與後續觀察
本案經診斷為神經炎後採取保守藥物與支持性治療,並停止服用疑似有害的草藥。隨著對症處置,患者症狀有逐步改善的紀錄。醫療人員同時建議持續追蹤神經功能以觀察恢復情形。
本案提醒民眾在面對網路流傳的療法時應保持審慎,若有長期服用草藥的習慣或出現神經症狀,應主動向醫師說明詳細用藥與接觸史以利診斷與處置。左手香為本案疑似致病因,臨床上已見其可能的神經毒性,提醒慎重看待網路偏方與自我用藥。
重點回顧
本案描述長期食用左手香作為網路偏方後出現神經功能異常,臨床檢查排除脊椎壓迫後考量植物性神經毒性,經停用草藥與對症治療症狀緩解,提醒民眾慎用未經驗證的草藥並留意警示症狀。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