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齲齒個案與全身麻醉牙科治療報導

2025-10-2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青少年齲齒個案與全身麻醉牙科治療報導

本文報導一例青少年因焦慮與頻繁進食造成全口嚴重齲齒,介紹跨專科全身麻醉下的治療流程、鎮靜選項與後續生活型態調整,提供家長與青少年就醫時的參考方向與追蹤要點。

個案概況

一名16歲青少年因情緒焦慮以進食與飲料紓壓,長期下來出現多顆齲齒、體重增加與口腔發炎,曾因蜂窩性組織炎至急診接受處理。到兒童牙科就診後,臨床評估發現全口多顆齲齒並伴隨疼痛與感染,因患者對牙科治療存在嚴重恐懼且配合度低,醫療團隊與家屬討論後,採取分次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全口治療的方式。

治療流程與跨科團隊合作

處理此類複雜齲齒時會動員多個牙科專科共同評估與治療,包括兒童牙科、根管治療、口腔外科與假牙復形等。臨床上可能需要根管處理、拔除不適合保存的殘根或阻生齒,以及修復或套牙等程序。個案中醫療團隊使用移動式X光等檢查工具以利術中評估,並在兩次門診中陸續完成必要的根管治療、拔牙與修復工作。

鎮靜與麻醉考量

對於情緒極度緊張或無法配合的兒童與青少年,除了以行為引導嘗試改善配合度外,臨床上也會評估使用局部協助或輕度鎮靜選項,例如經鼻吸入的笑氣,以降低焦慮並協助施治。若治療範圍廣泛或預期無法於清醒下完成,則可能考慮於受控的全身麻醉環境下進行,以減少重複就診與突發情況的風險。此類決策需與家屬充分討論麻醉風險、術前評估與術後追蹤安排。

生活型態調整與預防要點

治療後的口腔維護與飲食習慣調整對長期成效相當重要。臨床建議包括建立三餐規律與避免高頻次含糖點心或飲料,改採無糖飲品或無糖口香糖作為替代,並在餐後養成正確刷牙習慣。輔助工具如牙線與含氟漱口水可增進清潔效果,且建議依牙醫建議安排3至6個月的口腔檢查與專業清潔,以早期發現齲齒或牙周問題。

兒童與青少年看牙恐懼的應對

臨床觀察顯示,部分兒童或青少年因早期不良的看牙經驗而產生長期恐懼,這會影響就醫配合性與口腔健康。家長在孩童時期應注重初次與後續的看牙經驗,選擇具有兒童行為管理經驗的牙醫師逐步引導,必要時可討論使用適當的鎮靜技術以協助治療並減少創傷性經驗。

在本案中,患者接受全方位治療與衛教後,牙齒狀況獲得處理並在醫師追蹤下維持,個人也在生活型態調整下達成體重減輕的改變。家長與醫療團隊的溝通在跨專科整合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

重點回顧

此案說明情緒性進食與頻繁含糖飲食可導致青少年多發齲齒,跨專科及必要時的全身麻醉治療可完成一次性處理,配合後續衛教與定期追蹤有助降低復發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