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實際效力與冷鏈運輸挑戰專家解析

2025-07-1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新冠疫苗的實際效力與冷鏈運輸挑戰專家解析

近期,來自國際制藥巨頭輝瑞(Pfizer)和德國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進展,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在初期展現出超過九成的防護效果。儘管如此,疫苗在大規模運送與存放過程中所面臨的冷鏈挑戰,直接影響其實際效用,成為全球衛生體系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與臨床數據

新冠疫苗對於控制疫情具有關鍵作用,輝瑞與BioNTech的這款疫苗採用了最新的mRNA技術,透過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預期可有效對抗病毒感染。根據目前公布的資料,這款疫苗在多個國家進行的臨床試驗中,約有4萬多名受試者接種,其中接種兩劑間隔三週,成功產生抗體,初步數據顯示免疫效力在94名確診者中達到逾九成。此外,受試者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顯示該疫苗的安全性尚具保障。

疫苗效力與實際效果的差距

專家指出,媒體報導的「九成有效率」多為效果指標中的一部分,並非代表所有受試者皆獲得完全保護。醫學專家黃高彬解釋,疫苗的「效力」是指血清抗體陽性率,即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的人數比例;而「有效性」則是衡量疫苗在實際環境中,預防感染或重症的能力。目前,相關數據尚未完整公開,疫苗實際的長期保護力與在人群中的真正效果仍待進一步驗證。

疫苗運送與冷鏈存儲的挑戰

儘管新冠疫苗的研發取得突破,其冷鏈運輸和存放的問題仍是不可忽視的難題。由於這款疫苗需要在攝氏零下70度以下的極低溫度保存,才能確保疫苗的效用,這對於物流供應鏈和醫療儲存設施提出了高要求。

專家指出,全球多數醫院與疫苗配送中心尚未配備足夠的超低溫儲存設備,連歐美大城市的頂尖醫院也面臨冷鏈基本設施不足的困境。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專家表述,即使在高端醫院,處理如此極端冷藏需求的設備仍屬少數。輝瑞表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乾冰進行長途運輸,然而,乾冰的運送方式受到空運及陸運運力限制,仍面臨巨大挑戰。

國際經驗與台灣對策

由於冷鏈存儲技術的缺口,專家呼籲國內相關部門應提前布局,爭取引進可適應疫苗存放所需的超低溫冷藏設備。美國和歐洲的醫療體系仍在積極解決疫苗存儲問題。美國梅約診所的專家提到,即使是大型醫院,也尚未擁有足夠的超低溫儲存能力,運送過程更須依賴專用的乾冰貨櫃進行全球性配送。台灣則須與藥廠合作,確保疫苗到貨時能維持最佳冷藏條件,並建立完整的冷鏈追蹤系統,避免疫苗失效。

國際疫苗進展與其他國家的情況

除了輝瑞與BioNTech的疫苗外,中國國藥集團的兩款疫苗也備受關注。據官方表示,這兩款疫苗自夏季展開緊急使用,已經在國內外有數十萬人施打,除了少量的不適反應外,尚未傳出嚴重副作用。俄羅斯則在疫苗問世較早,即宣布其Sputnik V疫苗的有效率高達九成,並已獲得國內外多個國家的認可,雖未公開詳細臨床數據,但信心調查逐步建立。

疫苗的存儲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科技進步帶來希望,但疫苗的存放與運輸問題仍是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重要挑戰。專家預估,相關國家和醫療機構需要在冷鏈基礎設施上加大投資,以應對未來疫苗普及的需求。未來,疫苗的長效性、安全性及其在多重環境下的實際效果,將是科學界與公共衛生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