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啟動心理健康月 聚焦災難與日常情緒支持

2025-09-1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嘉義市啟動心理健康月 聚焦災難與日常情緒支持

嘉義市衛生局啟動心理健康月,透過講座、社區活動與藝術體驗等多元推廣,提醒民眾留意災難與日常壓力下的情緒識別、社會支持與自我調適方法,並說明可採取的檢查與求援路徑。

活動與推動方向

嘉義市衛生局規劃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結合藝術、運動與講座,透過互動內容提升民眾對情緒管理的理解。活動包括手作、展覽、繪畫、伸展瑜珈、音樂會以及校園巡迴講座等,分別在週日安排,總場次計畫性地提供多樣學習機會。

此一推廣同時回應世界心理健康日提出的「災難與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服務」主題,強調在突發事件或個人危機時,及早辨識情緒變化與啟動支持機制的重要性。

誰是高風險族群

心理壓力可能影響各年齡層,但青少年、職場中壓力較大的成年族群與高齡者面臨的挑戰不同。青少年可能受校園與同儕互動影響;中壯年常見職場與經濟壓力;長者則可能經歷失落感或健康功能退化。

衛生主管機關曾指出,自殺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再度出現,顯示情緒與心理支持在公共衛生上的重要性。社區網絡與跨領域合作對於降低風險具有關鍵作用。

情緒識別與日常自我照護

情緒識別是自我照護的起點,當感覺情緒異常或影響睡眠、食慾與日常功能時,可先採取簡單策略:維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避免過度飲酒或吸菸、並透過運動與社交互動減輕壓力。

  • 日常練習簡短伸展或深呼吸以調節身心。
  • 保持與親友的聯繫,分享情緒以尋求情感支持。
  • 參與社區或團體活動,利用集體資源與學習機會提升應對能力。

檢查、求助與何時諮詢專業人員

若情緒困擾持續影響工作、學習或人際關係,或出現明顯的憂鬱、焦慮、退縮行為或自傷念頭,建議儘早尋求合格的心理諮商或醫療評估。初步可向社區衛生單位或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諮詢,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心理治療或醫療介入。

公共衛生推動的講座與巡迴活動可作為了解與接觸資源的入口,但對於嚴重或急性的心理危機,應優先聯繫具備危機處置經驗的專業團隊。

社區與跨部門協作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促進不僅是醫療單位的責任,也需要學校、雇主、社會團體與家庭共同參與。建立友善的支持網絡、強化早期篩檢與轉介機制,能提高對風險個體的辨識與介入時效。

在推廣中,重視文化敏感性與可近性服務,有助於降低求助門檻並維持長期支持。

嘉義市此次心理健康月以多元活動與名人講座作為動員方式,目的在於讓更多市民理解情緒照顧的實務作法與可利用資源,並鼓勵社區中彼此關懷與及早求援。

重點回顧

本活動強調災難與日常壓力下的情緒照顧,透過講座與多元社區活動提升情緒識別與社會支持意識,讀者可從中獲得自我調適建議與求援指引,但對嚴重或急性心理危機仍需及時諮詢專業人員。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