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導航能力的形成不僅受遺傳因素影響,環境的成長背景亦扮演重要角色。近期《自然》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童年時期在不同的居住環境成長,對成人之後的空間導航力具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在城市中的街道佈局,對於空間定位與定向技能的發展產生了明顯差異。這項研究的成果不僅深化我們對大腦認知功能如何受環境塑造的理解,也為預防失智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向。
環境因素與空間導航能力的關聯性
專家指出,兒童時期在結構較為複雜且多變的街道環境中成長,有助於鍛鍊大腦的導航功能。根據來自38國、超過40萬玩家參與的手機遊戲「航海英雄」的資料分析,研究團隊發現:在街道結構較為單純且有序的都市(如芝加哥或紐約),從小成長的個體往往在空間導航測驗中表現較差;反之,來自鄉村或郊區的居民則展現較佳的導航能力。而即使是在城市中的街道並不完全有序(如布拉格),長大於此環境中的人,其空間定向能力仍卓越,僅比鄉村成長的少一些。這顯示,成長環境的複雜度與人腦空間導航能力呈正相關。
研究方法與核心發現
該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空間認知實驗室的專家帶領,結合來自全球的「航海英雄」手機遊戲數據,分析玩家的遊戲表現與居住環境的關聯。研究中控制了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變數,結果皆顯示:在布局較為複雜的居民區長大的個體,較擅長於在遊戲中進行空間定位測驗。相較之下,於街道簡單、網格狀佈局的城市成長人群,則較容易迷失方向或失去定位感。這一發現支持了環境經驗對大腦空間導航能力的深遠影響,也可能與思考策略的發展有關。
大腦結構塑造與生活習慣的影響
過去研究已證實,成年後空間導航能力會逐漸衰退,但環境因素在成長期的影響尤為關鍵。專家指出,經常行經多轉角、需留意街道標誌與地標的複雜街區,有助於訓練大腦的海馬迴,促進神經新生與連接的形成。古羅教授表示:「這類環境的布局變化要求人們頻繁調整方向與策略,有助於建立更為靈活的神經網絡。」因此,早期的環境豐富度與多樣性,可能成為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潛在關鍵因素。
空間導航能力與失智症的相關性
專業研究也將空間導航視為判斷早期阿茲海默症的關鍵指標。東安格利亞大學的霍恩伯格教授強調:「利用手機遊戲等非傳統測驗方式,可以輕鬆且有效地監測個人空間能力的退化。」他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導航困難漸成普遍現象,但若能提前識別在此方面的異常變化,就能提早做出醫療及照護準備。常見的早期失智症徵象中,迷失在熟悉之地或記憶時間的困難,與空間導航能力退化密不可分,也突顯空間技能在疾病預警中的重要角色。
環境塑造與預防失智的可能方案
專家建議,應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生活環境中加入多樣化、結構豐富的街道與地標元素,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鍛鍊空間導航能力。透過設計更具挑戰性與變化的城市空間,或鼓勵家庭多帶孩童走入自然、開展探索活動,皆有助於大腦的良性成長。未來,結合這些環境策略與科技測驗工具,可能成為早期預防失智症的有效方案。畢竟,大腦的認知功能如同肌肉,經過鍛煉才能延緩退化,維持心理靈活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