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耳科問題,本文說明中耳炎成因、典型症狀、檢查與居家照護要點,並提醒何時應尋求專業診治,協助家長及早辨識與處置,降低反覆發作風險。
中耳炎是什麼
中耳炎指中耳腔發炎或積液的狀態,常見於幼童。兒童罹病率較高,原因與耳咽管的解剖構造有關。耳咽管連接中耳與鼻咽,在孩童比成人短且較平坦,這使得上呼吸道的病原或分泌物較易進入中耳,增加感染或積液的機會。
常見成因與危險因子
中耳炎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過敏反應、外耳道或耳膜的阻塞,以及不當清潔或外傷。上呼吸道感染會使耳咽管功能受影響,細菌或病毒可能經由此通道進入中耳。過敏導致鼻咽腫脹也會干擾通氣與排液。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流感期間風險上升
- 過敏體質:鼻咽黏膜腫脹,耳咽管通氣不良
- 耳垢或外耳道阻塞:可能影響耳膜健康
- 不當清潔或外力:使用異物清耳或過度插入可能造成損傷與感染
典型症狀與何時就醫
常見症狀包括耳朵疼痛、孩子反覆揉耳、睡眠或吞嚥時不適、聽力變化或發燒。嬰幼兒可能表現為易哭鬧、進食困難或反應力下降。若出現持續高燒、聽力明顯減退、流膿或症狀超過48小時未改善,建議儘速就醫評估。
檢查方法與醫療處置選項
臨床上常以耳鏡檢查觀察耳膜與中耳狀態,必要時會進一步以聽力檢查或鼻咽評估輔助診斷。治療方式依病因與嚴重度而異,可能包括觀察、藥物治療或在特定情況下由耳鼻喉科醫師進行處置。醫療決策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提供。
家庭照護與預防建議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採取以減少發病或反覆的措施。保持呼吸道清潔與良好衛生習慣、控制過敏原暴露、避免孩子暴露於二手菸,以及依循醫師建議管理感冒或過敏症狀,都有助降低中耳炎風險。清潔耳道時應避免使用棉棒等器具深入耳道,若有耳垢或不適,建議交由專業人員處理。
在照護過程中,及時觀察症狀變化並與醫療專業人員溝通,有助於早期診斷與適當安排後續追蹤,避免病程延長或重複發作。家長在執行居家照護時宜保持警覺,避免以口語建議取代專業評估。
本文以醫療教育為目的,提供對中耳炎常見成因與照護要點的整理,期望協助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覺與預防意識,並在必要時尋求合格醫療人員協助,讓孩子獲得適切的診療與後續追蹤。
重點回顧
兒童中耳炎多因耳咽管構造、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引起。掌握早期症狀與正確清潔原則,有助減少反覆發作,但具體處置需依醫師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