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疥蟲感染案例提醒家長注意症狀與處置

2025-10-2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兒童疥蟲感染案例提醒家長注意症狀與處置

本文說明兒童疥蟲感染的典型症狀與臨床檢查程序,說明為何夜間加劇及群體生活易傳染,並整理就醫指標、常見好發部位、基礎藥物與居家清潔要點,並提示治療限制與就醫注意事項,供家長快速參考。

個案摘要與臨床發現

臨床上曾出現三歲兒童持續搔癢近一個月的個案,病童四肢、指縫及軀幹出現紅疹與脫屑,夜間發癢明顯影響睡眠,外用濕疹藥膏僅部分改善。經皮屑刮取顯微鏡檢查後發現活動的疥蟲,確認為疥蟲感染所致。

疥蟲感染的常見症狀

疥蟲感染常見表現包括強烈的持續性搔癢、夜間加劇的瘙癢感、紅色丘疹或脫屑,以及可見的細長坑道。幼兒與成人的好發部位略有差異,症狀有時可被誤認為濕疹或其他皮膚炎。

好發部位差異

成人的疥蟲病灶傾向出現在指縫、手肘窩、腋下、肚臍周圍及生殖器等角質較薄處;嬰幼兒則可能累及臉部、頸部、手掌與足底,因此年紀較小的兒童症狀分布更廣,需提高警覺。

傳播途徑與高危情境

疥蟲具有高度傳染性,密切接觸者或在幼兒園等群體生活環境中易發生傳播。家庭內若一人感染,其他同住者常有接連感染的情形,因此流行期需注意群體或居家交互感染的可能。

何時尋求專業診療

若出現下列情況,建議安排皮膚科或相關科別門診檢查:突然出現且持續的搔癢性皮疹、家中多人出現類似症狀、外用藥物效果不佳、夜間特別加重或疑似有疥蟲坑道。醫師會依臨床檢查與必要的皮屑顯微鏡檢驗協助診斷。

治療與居家照護要點

治療可採局部塗抹藥膏或藥水為主。臨床指引中提及成人通常自頭頸以下塗藥,小孩則全身塗抹,為減少刺激可將藥水按一比一稀釋使用。建議睡前塗藥,維持六到八小時後清洗,並依醫師指示在兩週內完成累計三天的療程。

同時應同時處理所有密切接觸者,以免互相感染。床單、衣物與靠近身體的織物建議以六十度以上高溫清洗或以適當方式處理。藥物方面文獻或指引提及口服Ivermectin於特定年份起可用於二歲以上,Permethrin 5%在嬰兒二個月以上可使用,但在當時為專案進口管理,使用與取得以當地醫療指示為準。

臨床提示與家長注意事項

  • 若懷疑疥蟲感染,避免僅靠外用止癢藥延遲診斷,應尋求專業檢查確認。
  • 在幼兒園或托育環境發生群聚時,注意通報與集中評估,以降低擴散風險。
  • 居家清潔與同住者同步處理是控制傳播的重要步驟,遵循醫師指示完成療程後仍需觀察皮膚變化。

以上內容以臨床觀察與醫師說明為基礎整理,旨在提供家長對兒童疥蟲感染的基本認識與就醫參考,遇到疑似情形建議儘速向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獲得個別化評估與處置。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兒童疥蟲感染的典型症狀、好發部位及傳播風險,整理檢查與局部治療與居家清潔要點,並提醒同住者需同步處理以及治療限制與就醫注意事項。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