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報導一名六十六歲女性在數月內出現全身無力、食慾下降、記憶與行為改變及步態不穩,經影像檢查發現大型良性腦瘤並手術切除後臨床症狀改善。文章說明腦瘤可能影響情緒與認知的機制、臨床警訊與就醫時機,供一般讀者參考。
個案經過
一位六十六歲女性在數月內陸續出現疲倦、食慾下降、記憶力變差以及脾氣改變,並有行走不穩及頻繁跌倒的情形。家屬描述早期以為是情緒或認知衰退所致,直到就醫後由醫療團隊以影像檢查發現腦內有體積較大的異常病灶,臨床上被判定為良性腦瘤。
患者接受開顱手術後,原先的異常行為與活動力降低有明顯改善,後續生活功能逐步回復。醫療團隊指出,影像與臨床評估在診療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腦瘤如何影響情緒與認知
腦內腫瘤可能因壓迫或干擾周圍腦組織而影響情緒控制與睡眠,進而出現心情低落、食慾變化或睡眠問題。若病灶靠近認知相關區域,也可能造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或判斷力改變,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癲癇樣放電或突發性行為改變。
臨床上這類症狀容易被誤認為老年憂鬱或退化性疾病,因此醫師需綜合病史、神經學檢查與影像結果來評估可能原因。
診斷與處置重點
當懷疑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時,臨床會以影像檢查確認病灶位置與大小,以利後續治療規劃。若病灶具可手術性,外科切除可在減輕壓迫、改善症狀上發揮作用,但個別病情、位置與風險需由專業團隊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病人手術後的功能恢復程度與預後各異,醫療決策應考量整體健康狀況與可能風險,並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臨床提醒與就醫時機
家屬或照護者若發現年長者在短期內出現明顯行為或認知改變、情緒波動或步態不穩,建議儘速就醫接受專業評估,以排除可能的結構性病變。及早辨識與診治可協助釐清病因並評估治療選項,但也應避免自行下定論或延誤專業評估。
此案提醒臨床與一般讀者,短期內出現的行為或認知變化不應單純歸因於年齡相關退化,必要時需要影像與神經科或神經外科的專業評估,從而形成合適的診療計畫。
重點回顧
本病例顯示大型良性腦瘤可在數月內誘發情緒與認知異常,影像檢查與手術可改善症狀,讀者可了解警訊與就醫時機,但個別預後仍具不確定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