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稽查發現多家現場調製飲品腸桿菌超標

2025-09-0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衛生稽查發現多家現場調製飲品腸桿菌超標

食藥署近期稽查指出多家現場調製飲料與冰品被檢出腸桿菌超標,公布398家業者、430件抽驗結果與裁處情形,說明檢驗標準與民眾應注意的食品衛生要點。

稽查範圍與主要結果

食藥署會同地方衛生局針對現場調製飲品與冰品執行專案稽查,共查核398家業者並抽驗430件產品,違規案件合計裁處新台幣109.5萬元。稽查目的在評估現場調製飲品的衛生管理與微生物檢驗狀況。

違規案例與檢出數值

稽查結果顯示多家業者被檢出腸桿菌超標或其他標示與保存問題,部分重點案例如下:

  • 進發家東門永康店 手作冬瓜露 檢出腸桿菌600 CFU 每毫升,約超出標準值60倍
  • 十盛台北古亭店 冬焙蕎麥 檢出腸桿菌200 CFU 每毫升
  • CoCo都可青島茶館 四季春青茶 檢出腸桿菌58 CFU 每毫升
  • 桃園參參綠豆沙、苗栗旺旺冰城、台中大西洋冰城等業者亦有冰品或飲品檢出腸桿菌超標,上述違規業者分別遭處以罰鍰各3萬元
  • 另有業者被查獲逾期糖漿、逾期鮮乳或產品責任險等標示不符情形,相關裁處金額範例包括6萬元、7.5萬元等行政處分

腸桿菌檢驗標準與衛生意義

食藥署說明,腸桿菌普遍存在於水、土壤與動物腸道,可作為食品衛生品質的指標。現行檢驗標準為每毫升10 CFU,若檢出值超過標準,常代表製作或保存過程中出現衛生管理不足。

微生物檢驗通常以樣本培養與計數方式評估菌落數(CFU),結果反映該次抽樣的情況,不能單以一次檢驗全面代表長期狀況,但有助於掌握風險點並促進改善。

消費者與業者可注意的要點

稽查結果提醒業者應強化原料管理、製作流程、冷藏保存與器具清潔,並確實標示有效日期與成分。消費者選擇飲品時可留意店內衛生、冰塊來源與產品標示,遇到疑慮可詢問店家或向地方衛生單位反映。

若飲用後出現持續腹瀉、高燒或脫水等情形,建議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飲食史,以利臨床評估。

此外,食藥署針對食用冰塊及包裝冰品製造業的稽查結果顯示,抽驗的食用冰塊與包裝冰品檢驗結果皆合格,表示製冰業者的管理在此次抽檢中達到檢驗標準。

本報記者觀察,此次稽查強調從原料保存到現場作業的每一環節都可能影響食品微生物安全,業者與消費者各有責任共同維護食用安全;後續仍需持續監督與改善,才能降低類似風險。

重點回顧

食藥署稽查顯示多家現場調製飲品腸桿菌超標,提醒業者加強作業與原料管理,消費者留意保存與來源,但檢驗僅代表抽樣時情況,仍需持續監測與改進。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