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葉耀星教授,因罹患大腸癌於台安醫院病逝,享年66歲,引發社會對於大腸癌預防與早期篩檢的重視。葉教授在公共衛生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他的過世提醒我們大腸癌的嚴重性以及預防的重要性。
大腸癌為台灣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台灣大腸癌已連續十年蟬聯新增癌症病例數最高的疾病,不論男女都屬於高危族群。知名藝人豬哥亮與李國修曾因大腸癌過世,這些名人案例使得大腸癌的防治議題更加受到關注。
大腸癌形成原因與高危族群
生活習慣與遺傳因素
大腸癌的形成與個人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包括肥胖、抽菸、酗酒、不良飲食習慣以及排便習慣異常。除了生活習慣外,有家族病史、年齡超過50歲者也是高危族群。此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瘜肉或幼年型瘜肉症患者,也需要特別留意。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及篩檢建議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大腸癌的第一步。建議多攝取高纖維、低脂肪、富含蔬果的飲食,同時維持適度運動、控制體重,避免抽菸與過量飲酒。另一方面,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與治療的關鍵。未出現症狀者,建議50歲以上每五年進行一次全大腸鏡檢查,或每年進行糞便潛血測試;有瘜肉、家族史或手術史的中年族群,則建議每三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此外,曾接受大腸癌手術者,應在手術後一年內接受首次大腸鏡檢查。
專家提醒與民眾注意事項
專家指出,早期大腸癌多無明顯症狀,定期篩檢尤為重要。對於20歲以上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應提早進行篩查,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生活作息的調整與定期健康檢查協助早期發現疾病,是每位民眾應該重視的健康策略。
延伸閱讀與預防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避免抽菸、過量飲酒及改善飲食習慣,為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措施。而對於高危族群,積極配合醫師安排的篩檢計畫,將大大降低罹患晚期大腸癌的風險。讓我們持續關注大腸癌相關資訊,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守護自我,降低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