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初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定期篩檢不可忽視
大腸癌是全球範圍內發病率較高的癌症之一,早期多數患者並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症狀。專業醫師指出,從事美容行業多年的賴小姐曾長期遭遇便秘和血便問題,起初誤以為只是痔瘡,直到身體不適持續加劇,才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最終發現是原位癌。幸運的是,該癌症處於最早期階段,沒有擴散到淋巴或其他器官,經過內視鏡治療後狀況逐步改善。
早期大腸癌的診斷與治療效果
大腸科專家表示,內視鏡治療若在癌症初期進行,超過九成患者獲得治癒。然而,隨著病情進展,治療難度和風險逐漸升高,第四期大腸癌除手術,還需化療等多重治療,治療成功率顯著下降至五成以下。由於大腸癌普遍起病緩慢,並缺乏明顯症狀,因此定期篩檢成為降低罹患率的重要措施。
預防大腸癌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專家建議,民眾應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避免致癌物質在腸內積存。此外,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避免長時間久坐或熬夜,也有助於降低大腸癌風險。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出血或腹痛等異常癥狀,應立即就醫診斷,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
定期篩檢是大腸癌預防的關鍵措施
根據醫學統計,大多數患有大腸癌的患者在早期普遍沒有明顯症狀。尤其是50歲以上成人,因罹癌風險較高,政府提供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篩檢,建議符合年齡要求的民眾積極配合檢查,以提升早期診斷率。早篩早預防,可有效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
掌握大腸癌篩檢與診斷的關鍵訊息
專業醫師提醒,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或大便伴有血跡、腹部不適等異常狀況,應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內視鏡治療早期大腸癌的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透過血便檢查或糞便潛血測試,民眾可以方便篩查疾病。同時,定期健康檢查也是維護腸道健康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