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與微創手術應用

2025-09-1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與微創手術應用

一則臨床個案說明糞便潛血篩檢發現早期大腸癌的過程,並介紹大腸鏡檢查、微創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在適合病人中的應用與考量,提供篩檢與就醫時機的基礎認知。

個案概述

一名年長女性在陪同家人健檢時取得糞便篩檢管,檢驗為陽性,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後於乙狀結腸發現可疑病灶,切片證實為腺癌。與家屬及主治醫師討論後,病人接受以機械手臂輔助的微創切除手術,術中由自然孔道取出檢體並完成腸道吻合,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篩檢方法與適用族群

糞便潛血檢查是用以識別可能有較高風險之族群,以便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衛福部對篩檢補助的年齡門檻已下調,符合補助資格者可利用此項簡便檢查作為初步篩選。

篩檢目的在於早期發現可疑病變或息肉,以利及早診斷與後續處理。對於有家族史、既往息肉病史或其他高風險因子的人,臨床上會依醫師評估決定影像或內視鏡檢查的時機與頻率。

治療選項與微創技術

當確診為侷限性的大腸腫瘤時,外科切除仍是主要治療方式之一。近年來傳統剖腹方式已多由腹腔鏡等微創技術取代,微創方式通常可減少切口大小與術後恢復期。

對於符合條件的病人,機械手臂輔助的手術能協助外科醫師在狹小操作空間中完成較精細的縫合與切除,部分個案並可採自然孔道取出檢體以減少額外的切口。就醫者應與醫療團隊討論不同手術方式的適合性、風險與可能的費用分擔。

風險因子與就醫契機

現有臨床觀察指出,年齡增加、腸道息肉、家族病史、生活型態因素等與大腸癌發生有關聯。若糞便檢查或影像檢查出現異常,建議儘速由專業醫療人員安排進一步評估,以免延誤診斷。

篩檢結果為陽性並不等同確診,確診需依大腸鏡檢查與病理切片判讀。每位病人的狀況不同,應由醫療團隊綜合影像、內視鏡與病理結果討論最適合的處置選項。

本欄以新聞記者與醫療專家視角整理以上資訊,旨在提高民眾對篩檢流程與微創手術可能性的理解,實際醫療決策仍應由病人與其醫療團隊共同評估。

重點回顧

糞便潛血檢查能協助篩選需進一步檢查的族群,大腸鏡為確診首選;對於侷限性病灶,微創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為可行選項,但手術適應症與費用分擔需個別評估,治療風險與成效仍依臨床評估而定。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