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WHO旗下IARC列為確定致癌物的日常來源與預防重點,說明食物、室內空氣與高溫烹調等風險來源,並提供檢查與就醫時機與生活型態調整建議,幫助讀者減少長期暴露機會。
為何關注日常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將部分常見物質列為對人類確定致癌物,這些物質可能存在於食物、室內環境與空氣中。家醫科醫師曾整理出生活中多項典型來源,提醒以日常習慣與環境改善來降低暴露。
常見確定致癌物與主要來源
黃麴毒素
來源:受潮或發霉的花生、玉米與堅果等穀物與乾果類。風險提示:長期攝取受污染食品可能提高肝臟相關風險。
- 建議選購乾燥保存良好的食品,若有發霉或異味應丟棄。
- 儲存環境避免潮濕,定期檢視乾糧與堅果保存狀況。
苯
來源:香菸煙霧、汽機車廢氣、部分油漆與溶劑。風險提示:長期吸入可影響骨髓與血液系統。減少暴露是預防重點。
- 遠離吸菸環境,避免在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汽機車廢氣或溶劑。
- 工作上如需接觸相關化學品,應遵循防護規範並使用合適個人防護裝備。
甲醛
來源:新裝潢家具、建材、黏著劑與菸品等釋放的氣體。風險提示:長期吸入與鼻咽相關疾病的風險有關,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為主要措施。
- 裝潢後加強通風,選購標示低甲醛或經檢驗的建材與家具。
- 若有持續不適或刺激感,考慮請專業檢測室內空氣品質。
多環芳香烴
來源:焦黑烤物、煙燻食品與交通廢氣。風險提示:烹調或燃燒產生的焦黑碳化物可能含相關致癌物,宜避免食用焦黑部位。
- 烤肉或煎烤時避免過度燒焦,出現焦黑部分建議丟棄。
- 平時減少燒烤與煙燻食品攝取,並降低交通廢氣的長期暴露。
乙醛
來源:酒精代謝產物與香菸煙霧。風險提示:乙醛與口腔及上消化道的風險相關,代謝能力較差者風險較高。
- 控制飲酒頻率與總量,避免暴飲暴食式飲酒。
- 戒菸或避免被動吸菸以降低共同暴露風險。
丙烯醯胺
來源:高溫油炸、烘烤或烘焙過程中形成,常見於炸薯條、餅乾、烤麵包與咖啡。風險提示:減少高溫烹調的頻率可降低暴露。
- 改採低溫烹調或蒸煮方式,減少常吃焦脆或深色表面的食物。
- 烹調時注意溫度與時間,避免過度焦化。
誰較易受到影響與風險提示
長期暴露於相關來源的人群風險較高,包括吸菸者、長期飲酒者、職業性接觸有害化學品者、經常食用油炸或燒烤食品的人,以及居住或工作在空氣污染較嚴重區域者。透過減少接觸頻率與改善環境通風可以降低累積風險。
檢查重點與何時就醫
對於一般民眾,沒有必要為有可能存在的致癌物立刻做特殊檢驗,但若出現下列持續或不明原因的症狀,建議諮詢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持續咳嗽或血痰、持續消化道出血或排便習慣改變、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長期不癒合的傷口或黏膜潰瘍、吞嚥困難或持續聲音改變等。醫師會依症狀安排適當檢查。
可落實的生活型態調整
- 飲食上:多攝取多樣化、低加工的食物,減少頻繁食用高溫油炸與燒烤食品。
- 居家與職場:維持乾燥儲存糧食、加強室內通風、選用低甲醛材料與合格產品。
- 行為上:戒菸與節制飲酒、避免長時間接觸溶劑或車用廢氣,必要時使用防護設備。
- 烹調技巧:採用蒸、煮、燉等較低溫的方式,避免食物表面過度焦化。
專欄觀察指出,雖然完全零暴露在多數情況下難以達成,但從日常飲食與環境做起、逐步減少可避免的接觸,是降低長期風險的可行之道。醫師也提醒,若擔心個人暴露史或出現持續症狀,應向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以取得適當評估與檢查安排。
重點回顧
本文整理IARC列為確定致癌物的常見來源與預防重點,強調食物儲存、烹調方式與室內通風等可行改善,並說明何時應就醫評估以降低長期暴露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