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急救計畫在地化推動課程,培訓社區與衛政人員成為心理健康急救員,透過兩天共12小時的教學與線上考核,強調早期識別、非評判性傾聽與連結專業協助,目標提升民眾心理識能與社區支持網絡。
心理健康急救是什麼
心理健康急救是針對心理危機或情緒困擾的早期支援方法,目的在於讓非專業民眾或基層人員能夠及時發現風險、以同理與支持介入,並協助當事人連結適當的專業資源。該計畫的定位類似身體急救的早期處置,但著重在情緒評估、暫時安撫與資源轉介。
心理健康急救的五個行動
- 傾:主動接近並評估當事人的安全與需求,留意是否有自我傷害或他害風險。
- 聽:以非評判的態度傾聽,給予情感回應,協助當事人表達感受。
- 給:提供情感支持與實際協助,例如協助聯絡近親或安排陪伴。
- 鼓:鼓勵尋求合格的專業協助,說明可能的資源類型而非替代專業診療。
- 勵:鼓勵建立或利用其他支持系統,如社區團體或互助網絡,協助穩定情況。
誰是培訓對象與課程重點
首波課程在衛福部推動下針對地方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與毒品防制中心的督導與主管展開,首批培訓24人,後續規畫將提供多梯次訓練,涵蓋近兩百名人員。參訓者經歷兩天共12小時的課程並通過線上考核後,可取得心理健康急救員資格,部分合格人員將接受進階培訓成為種子講師,以利擴大在地教學能量。
為何在社區層級推動心理健康急救
目前國內成人常見精神疾患的推估盛行率在近年仍然偏高,2020年的資料指出估計比例約為20.03%,相當比例的民眾可能在生活中經歷焦慮或憂鬱等困擾。與此同時,因為污名化或資源不熟悉等因素,許多人未及時求助,社區層級的早期識別與支持有助於降低情況惡化的風險並改善資源轉介效率。
實務上的注意事項與就醫契機
在遇到情緒危機或疑似精神科需求時,心理健康急救強調先以安全評估與同理傾聽為主,避免做出診斷或承諾療效。對於可能的自傷或自殺風險應提高警覺並尋求專業協助;此外,觀察到的性別差異顯示男性在求助或被通報的比例較低,這提示社區應有更多主動關懷與降低求助門檻的措施。
推動此類培訓的主要價值在於擴大第一線識別與支持的範圍,讓非專業人員能以恰當方式介入並促成專業轉介。課程並非替代臨床診療,而是期望形成更完整的社區支持網絡,協助在地民眾及早獲得適切協助。
作為社區與衛政推動的一環,心理健康急救課程提供一套可學習的介入流程與溝通技巧,有助於提升民眾對心理危機的敏感度與回應能力。未來推廣成效將取決於培訓覆蓋度、在地資源連結以及持續支持機制的建立。
重點回顧
心理健康急救課程訓練社區與衛政人員進行早期識別與非評判性支持,強調五項行動與資源轉介,能提升在地支持能量,但不取代專業診療,需配合持續培訓與資源整合。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