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知識全解析:天然鈣與合成鈣的差異與選擇指南

2025-07-0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補鈣知識全解析:天然鈣與合成鈣的差異與選擇指南

鈣質在人體健康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維持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更涉及肌肉功能和神經傳導。然而,許多台灣成人在日常飲食中鈣的攝取不足,甚至出現嚴重的缺鈣問題。本篇將深入探討不同補鈣來源的特色與選擇方法,幫助你有效改善鈣質不足的問題。

台灣成人缺鈣嚴重,日常補充亟需改善

依照《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以維持骨骼與牙齒的健康。然而,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台灣多數18-64歲成年人每日平均鈣攝取量僅在505至566毫克之間,遠低於建議標準。這一缺乏不僅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也可能引發其他代謝性問題。

補鈣來源多樣,天然與合成的差別解析

天然鈣是否更加安全有效?

多數人認為天然鈣來自於動物骨、牡蠣殼、貝殼或植物如海藻,認為天然更純淨、無污染。然而,天然鈣的原料若處理不當,則可能面臨重金屬殘留或細菌污染的危險。常見的天然鈣來源,如牡蠣殼或海藻,若未經嚴格檢驗,風險不容忽視。

合成鈣的優缺點及選擇要點

合成鈣主要含碳酸鈣與檸檬酸鈣兩類。碳酸鈣含鈣量較高,但吸收率較低,容易導致便祕或腹脹等副作用;檸檬酸鈣成本較高,但吸收率佳,副作用較少,較適合需特別注意吸收效果的人群。因此,在選擇補鈣產品時,應考量自身身體狀況與需求。

市售常見補鈣來源全面比較

種類 檸檬酸鈣 碳酸鈣 海藻鈣
主要成分 檸檬酸鈣 碳酸鈣 碳酸鈣
吸收率 約40% 約24% 約28%
建議食用時機 餐前飯中皆可,不受胃酸影響 空腹易引起不適,建議飯後服用 建議飯後服用
優點 吸收率較高,較佳選擇 成本較低,易取得 天然來源,素食適用
缺點 原料成本較高 可能引起便祕、腹脹或腎結石 易受污染,需檢驗合格報告

補鈣同時配合營養素,提升吸收效果

除了選擇適合的鈣源外,建議配合維生素D、維生素K、鎂、鋅、銅和錳等營養素,協助鈣的吸收與骨質形成。日常中,適度曬太陽和進行負重運動也能有效促進鈣的利用,整體提升骨骼健康。

健康的骨骼離不開正確的營養與生活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補鈣方式,是預防骨質疏鬆的第一步。透過多元的營養搭配,建立良好的骨骼防護牆,讓身體更具抗壓與抗老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