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與高血糖糖尿病的交互影響及醫師自我血糖監測建議

2025-07-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新冠肺炎與高血糖糖尿病的交互影響及醫師自我血糖監測建議

新冠肺炎與糖尿病的密切關聯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眾多研究指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在感染COVID-19後對病情惡化具有重要影響。統計資料顯示,感染重症患者中超過80%具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糖尿病患者在COVID-19的病程中更易轉重,死亡風險甚至高出2到3倍。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病毒不僅會加重糖尿病病情,還可能誘發新發糖尿病,這些發現引發醫界對於高血糖體質在疫情中的特殊風險的重視。

新冠病毒會誘發糖尿病嗎

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是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接受器,它廣泛存在於血管與胰臟的胰島細胞上。專家認為,病毒與ACE2受體的結合可能破壞胰腺的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此外,病毒感染可能會促使ACE2受體的過度活化,使病毒更容易入侵腎臟和血管系統,進一步增加糖尿病突發的可能性。然而,對於「新冠肺炎會否直接引發糖尿病」這點,專業機構持較謹慎的態度,尚缺乏確定證據支持此因果關係。

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和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因為身體本身就處於免疫力較差的狀態,病毒加重糖尿病,讓控制血糖變得更為困難。數據顯示,血糖高於600 mg/dL的患者,明顯增加病情惡化的風險。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疫情期間應特別注重血糖自主監測,避免自行停藥或減藥,亦應保持規律飲食與適度運動,並與醫療人員保持密切聯繫。

血糖異常與病毒感染的生理機制

人體胰臟的胰島細胞上也有ACE2受體,這使得病毒有可能破壞胰島素產生,誘發新發糖尿病。此外,感染後引起的系統性炎症反應和高血糖狀態,像是長期處於「高血糖體質」,將提供病毒全面繁殖的有利環境,進一步惡化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族群(銀髮族),在新冠語中是比較高風險的族群,糖尿病和高血糖也成為COVID-19重症的主要危險因子。

醫師建議血糖控制與自我監測

面對疫情持續影響,糖尿病患者可以透過遠距醫療、視訊診療維持血糖監控,甚至將處方延長至三個月,減少前往醫院的次數。然而,若血糖突然飆升至600 mg/dL,應立即求醫幫助,勿自行停藥。醫師特別強調,血糖過高傷害身體血管與器官,維持血糖在安全範圍內,才是健康的第一步。

血糖管理的四個支柱

  • 飲食調整:保持規律且低糖、低油脂飲食。
  • 適度運動:經醫師評估後,循序漸進進行運動,避免過度。
  • 正確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應遵從醫師指示,必要時調整藥物劑量。
  • 自我血糖監測:利用血糖儀或血糖管理APP,隨時掌握血糖變化。

血糖異常與嚴重併發症警訊

疫情期間,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身體會像將血管浸泡在高血糖環境中,增加血管內皮糖化作用,形成血管斑塊,誘發血管發炎與狹窄。長期高血糖引發的慢性炎症,也會降低免疫反應,使抵抗病毒和細菌的能力減弱。尤其當與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合併時,感染COVID-19的病程更容易惡化,併發症風險升高。

醫療界針對新冠與糖尿病的爭論

雖然部分專家認為病毒可能誘發糖尿病,但多數專業機構指出,尚缺少充分實證證明新冠病毒會直接造成糖尿病發作或惡化。對此,醫師提醒,診斷與治療糖尿病不應自行調整,持續監測血糖,配合醫師治療方案,才是預防重症的關鍵。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關注血糖變化,做好血糖監測,才是守護健康的最佳策略。

糖尿病高危族群的特別注意

根據衛教資料,超過65歲的長者中,約每10人就有4人是糖尿病患者。年長者是感染COVID-19後最容易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6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佔確診者的三分之一。長期高血糖狀態除了增加病毒入侵風險外,也會破壞血管和免疫系統,形成嚴重合併症的潛在因子。

醫療專家提醒高血糖族群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血糖持續處於高值,似乎是一個滋生病毒和細菌的溫床。醫師特別建議,糖尿病患者在疫情中務必良好控制血糖,避免血糖突升造成血管受損和免疫力下降。若因疫情不便就醫,琳瑯滿目的遠距醫療及自我血糖管理工具,都是助你穩定血糖的重要幫手。只要家中血糖數據持續正常,才能在病毒肆虐下,保有更佳健康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