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潛在風險透露:多達五分之一可能罹患精神疾病或失智症

2025-07-1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新冠肺炎患者潛在風險透露:多達五分之一可能罹患精神疾病或失智症

COVID-19(新冠肺炎)不僅是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的傳染病,其可能對神經系統與精神健康產生長遠影響亦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關注。根據最近於《刺胳針》發表的研究,超過五成的康復者可能面臨失智症、憂鬱症甚至焦慮症的風險,顯示病毒的傷害已不僅止於肺部,腦部亦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COVID-19對腦部與精神健康的潛在影響

由英國牛津大學進行的一項規模龐大的研究,分析了美國約6900萬人的電子健康記錄,涵蓋超過六萬名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結果顯示,在病毒感染後的90天內,約20%的患者被診斷出精神疾病,這比其他疾病患者的雙倍還要高(相關疾病範疇包括失智症、憂鬱症及躁鬱症等)。

此研究也提示,感染COVID-19的患者中,腦部的炎症反應可能是誘發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腦內持續的廣泛性發炎,可能損傷神經連結,進一步影響記憶、情緒穩定與睡眠品質。專家指出,健康的大腦正常功能依賴於穩定的神經化學物質和無炎症的神經環境,而病毒感染可能打破這一平衡。

精神疾病患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升高

牛津大學研究也發現,精神疾病患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高出普通人約65%。原因包括行為上的危險性較高、無法有效接受隔離措施,以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控制不良,這些都進一步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感染之後,這些患者也較難在疫情期間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形成惡性循環。

病毒對精神與身體的雙重影響

精神科醫師指出,除了心理壓力與焦慮外,病毒引起的體內廣泛性炎症是造成認知與情緒障礙的重要因素。新冠患者的腦部炎症可能引發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精神病症狀。這不僅凸顯病毒的神經科學危險性,也提示醫療體系應重視COVID-19的長期神經精神併發症。

專家對未來的警示與思考

目前,科學界仍在努力理解COVID-19如何在人體內引發這些潛在的精神健康問題。醫學專家呼籲,除了傳染控制外,也應加強對感染患者的神經精神檢測與長期追蹤。預防與早期介入,或許是遏止疫情後精神疾病蔓延的關鍵策略。

這些研究提醒我們,面對疫情,不僅要關注病毒傳播,更需重視病毒對大腦與心理健康的長遠傷害。這也改變了我們對抗病毒的思維格局,進一步強調跨科整合的必要性,以共同應對這場持續的公共衛生挑戰。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專業與科學的持續探索,是我們理解與應對COVID-19全方位影響的唯一途徑。未來的路還很長,而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視,似乎成了疫情之下不可或缺的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