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疫苗或使病毒變異速度加快專家警告免疫逃脫成未來趨勢

2025-07-0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不打疫苗或使病毒變異速度加快專家警告免疫逃脫成未來趨勢

隨著新冠病毒的持續演變,疫苗接種已成為全球抗疫的關鍵策略之一。專家指出,疫苗接種不僅關乎個人防護,更直接影響病毒的變異速度。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可能在無意中促使病毒多發突變,進而影響疫苗的有效性,甚至引發免疫逃脫的病毒株。

病毒變異增快與疫苗接種的關聯

病毒在宿主體內繁殖次數越多,產生變異的機率也愈高。自然界中的物競天擇,讓病毒透過不斷變異來適應環境,追求更好的傳播和存活能力。近年來,已在全球多地出現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包括英國、南非、巴西、印度、加州、祕魯以及紐約的病毒株。科學研究發現,未接種疫苗的人更易成為病毒變異的溫床,病毒在人體內繁衍速度快,增加突變的可能性。

變異病毒的共同特徵與突變趨勢

以氨基酸變異「D614G」為例,該突變讓病毒的繁殖效率大幅提升,已逐步取代了原始病毒株。有研究指出,這一突變不僅讓病毒存活時間延長,甚至可以在冰箱等低溫環境中存活長達一個月,增加接觸傳染的風險。專家提醒,若病毒能在多個國家產生多種突變,將可能進一步削弱疫苗的防護效果,免疫逃脫病毒可能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病毒變異核心突變與傳染性提高

除D614G突變外,科學家也注意到其他變異,如印度病毒株的「L452R」、「E484Q」和「P681R」,這些突變大幅提升病毒傳染力,比起英國、南非變異株,傳染速度可能高出50%至60%。此外,已在多個國家發現的Epsilon病毒株,有效降低人體抗體產生,進一步威脅疫苗的防護能力。這些變異株引發的疫情升溫,讓疫苗研發面臨新挑戰。

科學家分析病毒突變的機制與未來發展

研究指出,病毒突變的關鍵因素在於其繁殖成功率。微生物專家表示,如果突變病毒能在群體中有效傳播,便會成為傳播的主流。相反,如果變異無法突破傳染媒介的限制,則可能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近期發現的變異,如P681R和L452R,則可能削減疫苗產生的抗原數量,使疫苗的防護力逐漸降低。科學家預計,病毒的進化將朝著免疫逃脫的方向發展,疫苗的研發速度或許趕不上病毒的演變速度。

疫苗與病毒的軍備競賽持續進行

在病毒不斷變異的情況下,疫苗的防護效果受到嚴峻考驗。專家建議,僅接種一劑疫苗可能不足以阻止新變異株的產生。完整打滿兩劑疫苗、提升群體免疫覆蓋率,才有望降低病毒突變的速度。此外,目前尚無明確數據顯示疫苗需要達到的覆蓋率,但醫學界普遍認為,超過60%的群體免疫水準,才能有效遏止病毒的傳播。在未來,口服藥物或能成為病毒抗爭的重要武器,類似流感疫苗的調整方式,或將成為新冠疫情長期管理的手段之一。

科學預測病毒變異的趨勢與未來防疫策略

專家指出,以「D614G」突變為例,這種變異使病毒具有更高穩定性,能存活更長時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未來,病毒的演化將朝向免疫逃脫方向發展,使得疫苗的效用受到挑戰。現階段,科學界正著手研發次世代疫苗,以提升對預期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時,因應病毒的快速變異,全球公共衛生策略也將調整,強調定期接種疫苗和追蹤病毒突變的必要性,如每年更新疫苗,或針對突變株調整配方,來抗衡病毒的演變。

雖然新冠病毒難以像天花病毒般徹底根除,但藉由持續的疫苗接種與公共衛生措施,仍能有效降低重症率與傳播速度。在病毒不斷演變的高度不確定性下,科學家持續追蹤全球狀況,期待未來能找到更為長效的疫苗與治療方案來應對這場持久戰。